《暮春杂咏八首 其一》

时间: 2024-12-29 20:25:16

曲径穿深樾,支流旁小亭。

鸟将云共远,天与树俱青。

水色清堪掇,风声静可听。

壁间馀地在,落笔记曾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径穿深樾,支流旁小亭。
鸟将云共远,天与树俱青。
水色清堪掇,风声静可听。
壁间馀地在,落笔记曾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春日场景:小路蜿蜒穿过浓密的树荫,旁边有一座小亭子,溪水流淌而过。鸟儿在空中飞翔,与云彩相映成趣,天空与树林一同呈现出青翠的色彩。水面清澈,可以轻易捧起,微风吹过,声音宁静而动听。墙壁之间留有一些空地,我在这里落笔,记录下曾经的美好时光。

注释:

  • 曲径:弯曲的小路。
  • 深樾:浓密的树荫。
  • 支流:小溪的支流。
  • :指小亭子,供休息或观景。
  • 鸟将云共远:鸟儿与云彩一同飞远。
  • 天与树俱青:天空和树木都呈现出青翠的颜色。
  • 水色清堪掇:水面清澈,可以轻易捧起。
  • 风声静可听:微风吹过,声音宁静而清晰。
  • 壁间馀地在:墙壁之间留下的空地。
  • 落笔记曾经:在这里写下我所经历的往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为主题,擅长描绘田园景象,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暮春杂咏八首》是曾协在暮春时节创作的一组诗,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开篇的“曲径穿深樾”描绘了一个幽静、自然的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诗人通过对小亭、飞鸟、溪流等元素的刻画,营造出一种和谐、恬静的氛围。尤其是“鸟将云共远,天与树俱青”,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诗人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一种人与自然的融洽。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则将目光从自然转向内心。他提到“壁间馀地在,落笔记曾经”,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记录,也是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反思。在这种宁静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珍贵,仿佛在说,尽管岁月无常,但这些美好的瞬间将永存于心。整体而言,这首诗将自然美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曲径穿深樾:小路蜿蜒穿过浓密的树荫,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的空间。
  2. 支流旁小亭:溪水流淌在小亭旁,增添了环境的生动感。
  3. 鸟将云共远:鸟儿在高空中飞翔,与云彩相伴,象征自由与远方。
  4. 天与树俱青:天空和树木呈现出清新的绿色,突显春天的生机。
  5. 水色清堪掇:水面清澈,给人以纯净的感觉。
  6. 风声静可听:微风轻拂,声音宁静,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7. 壁间馀地在:墙壁之间留有空地,隐喻诗人内心的余地。
  8. 落笔记曾经:记录下过去的美好回忆,表现出对时间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鸟将云共远”描绘自由的意象。
  • 对仗:如“天与树俱青”,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与美感。
  • 拟人:风声“静可听”,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对生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曲径:代表弯曲的道路,象征人生的旅途。
  2. 深樾:浓密的树荫,象征宁静与庇护。
  3. 小亭:休息与观景的场所,象征人生中的片刻宁静。
  4. :象征自由与远方的梦想。
  5. :清澈的水面,象征纯净与生命的源泉。
  6. :轻柔的风声,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曾协
    C) 杜甫

  2. “曲径穿深樾”中的“曲径”指的是什么? A) 直路
    B) 弯曲的小路
    C) 河流

  3. 诗中提到的“水色清堪掇”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水很脏
    B) 水很清澈
    C) 水很深

答案:

  1. B) 曾协
  2. B) 弯曲的小路
  3. B) 水很清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两首诗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但曾协的诗更强调个人经历的记录和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