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词名称: 谒高忠宪公祠
作者: 华毓荣 〔清代〕
先生当百六,砥柱一孤臣。
祠掩空山古,人游止水春。
遗书悬日月,拜表答君亲。
千载斯文在,松杉晓雨新。
白话文翻译:
这位先生在历史上应当有一百六十年之久,是一位坚韧不拔的孤臣。
他的祠堂隐藏在古老的空山之中,游人们在春日的清水边停留。
遗留下来的书信悬挂在日月之间,拜表的仪式回答了君主的亲恩。
千年之后,这份文化依然存在,松树与杉树在晨雨中显得格外新鲜。
注释:
字词注释:
- 当百六: 指的是历史上这一人物的存在已经有一百六十年之久。
- 砥柱: 比喻坚韧不拔的人物。
- 孤臣: 指在逆境中忠于君主的臣子。
- 祠: 祠堂,是为纪念先人而建的地方。
- 遗书: 指留下来的文书或遗诏。
- 拜表: 古代朝廷对君主的表奏。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忠宪公”指的是高宗时期的忠臣,像高忠宪公这样的角色在中国历史中屡见不鲜,象征着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在古代,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常被视为美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毓荣是清代的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怀、咏史为主,风格清新典雅,常以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为题材,表现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先贤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稳定但民众对历史的反思与追溯的时期,诗人通过对高忠宪公的追忆,表达对忠诚与清白精神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忠宪公为中心,表达了对忠臣的尊敬和对历史的思考。首句“先生当百六,砥柱一孤臣”直接点明了诗人对高忠宪公的高度评价,称其为历史长河中的支柱,象征着忠诚和坚韧。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祠堂的自然环境,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与高忠宪公的伟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遗书悬日月,拜表答君亲”则强调了忠臣的遗德,遗留的书信和对君主的回应,表明忠臣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力和精神传承。最后两句“千载斯文在,松杉晓雨新”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表明即使时光流逝,这份精神依然存在,生生不息。
整首诗通过对高忠宪公的追怀,折射出对忠诚与清白的推崇,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生当百六”:强调高忠宪公的历史地位与时间的久远。
- “砥柱一孤臣”:将他比作孤独的支柱,象征忠诚与坚韧。
- “祠掩空山古”:描绘祠堂隐藏于古老的空山,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人游止水春”:描绘游人在春日的水边停留,传达生机盎然的意境。
- “遗书悬日月”:强调留下的书信具有永恒的意义。
- “拜表答君亲”:体现忠臣对君主的感激与回应。
- “千载斯文在”:表达这份文化精神历久弥新。
- “松杉晓雨新”:描绘自然环境,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忠宪公比作“砥柱”,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其忠诚与坚韧。
- 对仗:整首诗采用了对仗的形式,使语言更加对称和谐,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忠诚与清白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先贤的敬仰,同时也希望这种精神能够在后世延续。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先生: 象征高尚的品德与忠诚。
- 砥柱: 代表坚韧不拔的精神。
- 空山古: 象征历史的悠远与深邃。
- 止水春: 传达出春日的生机与宁静。
- 遗书: 象征着智慧与教诲。
- 松杉: 代表长青的精神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高忠宪公在诗中被比作什么?
A. 大山
B. 砥柱
C. 小溪 -
诗中提到的“遗书”代表什么?
A. 诗人的作品
B. 忠臣的教诲
C. 书信的历史 -
诗的主题主要是赞美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忠诚与清白
C. 个人成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
- 李白的《庐山谣》:对历史与自然的结合有独到的见解。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这首诗更加内敛,侧重于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敬仰,而《将进酒》则表现出豪放的情感与对生活的热爱。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华毓荣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忠臣与清白精神的文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