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邻人兰花》
时间: 2025-01-19 14:45: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两盆去岁共移来,一置雕阑一委苔。我拙事持令叶瘦,君能调护遣花开,隶人挑蠹巡千匝,稚子浇泉走几回。亦欲效颦耘小圃,地荒终恐费栽培。
白话文翻译:
两盆兰花是去年一起移来的,一盆放在雕刻的栏杆上,一盆则放在苔藓上。我对兰花的照顾手艺拙劣,导致它的叶子变得瘦弱,而你却能精心照料,让花儿盛开。佣人挑着虫子巡逻了一遍又一遍,小孩子在一旁浇水,来回走动。我也想学你种植小园子,但土地荒芜,终究怕是浪费了栽培的心思。
注释:
- 雕阑:雕刻的栏杆,指放置兰花的地方。
- 委苔:将花盆放置在苔藓上,苔藓生长的地方湿润,适合植物生长。
- 拙事:指自己照顾植物的能力差。
- 调护:精心照料、管理。
- 隶人:佣人。
- 挑蠹:挑去虫害。
- 稚子:小孩子。
- 效颦:效仿、模仿。
- 耘小圃:耕种小园子。
- 地荒:土地荒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子翚,号青溪,宋代著名诗人,诗风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细腻的观察。
创作背景:
《咏邻人兰花》创作于宋代,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和邻人兰花的对比,表达了对植物照料的不同态度与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与生活细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邻人兰花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人以自谦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植物照料技巧的不足,反映出他对邻人精心照护的赞美与敬佩。诗中的“雕阑”与“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象征着人工的美好与精致,后者则代表自然的朴素与生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周围生活的细节,展现了生活的乐趣与温馨。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展现了自己对种植的渴望,但又因土地荒芜而感到无奈,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这种情感上的矛盾使得整首诗在轻松的表面下透出一丝深思。诗人通过简单的植物描写,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盆去岁共移来:去年一起搬来的两盆兰花,开篇引出主题。
- 一置雕阑一委苔: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形成对比。
- 我拙事持令叶瘦:自谦,强调自己照顾不好的结果。
- 君能调护遣花开:赞美邻人的照料能力。
- 隶人挑蠹巡千匝:描绘周围人照料花木的情景,表现勤快。
- 稚子浇泉走几回:小孩子在积极参与,增加生活气息。
- 亦欲效颦耘小圃:表达自己想要学习种植的愿望。
- 地荒终恐费栽培:感到土地荒芜,害怕白费力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对植物的照料比作人与自然的关系。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邻人兰花的描写,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互助,同时也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花:象征高雅、纯洁的品德。
- 雕阑:象征人工的美与精致。
- 苔:代表自然的原始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盆兰花分别放在哪里?
- A. 一盆在阳光下,一盆在阴暗处
- B. 一盆在雕阑上,一盆在苔藓上
- C. 两盆都在室内
-
诗人对自己照料兰花的能力有什么看法?
- A. 非常自信
- B. 自谦且认为自己拙劣
- C. 不在乎
-
诗中的“稚子”指的是谁?
- A. 小孩子
- B. 老人
- C. 佣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刘克庄《咏邻人兰花》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但刘克庄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关系,白居易则强调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