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感事》
时间: 2025-01-17 15:25: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雨打帘钩。惟怕登楼。青山断续半离愁。如此忙来忙不了,浩荡千秋。人海正沉浮。恰比沙鸥。饱看后浪逐前沤。事大如天休管也,满酌金瓯。
白话文翻译:
风雨敲打着窗帘,唯恐再去登楼远眺。青山时隐时现,带来一丝离愁。如此忙碌,却终究难以摆脱,纵然浩荡千秋岁月,人们在这汪洋人海中起伏沉浮。恰如同沙鸥,尽情欣赏后浪逐前浪的景象。事情如同天般浩大,不必去过于介怀,尽情地斟满金瓯,畅饮一番。
注释:
- 风雨打帘钩:形容风雨交加,窗帘被打动的情景。
- 惟怕登楼:担心去高处观看外面的情景。
- 青山断续半离愁:青山的出现与消失引发一半的离愁别绪。
- 浩荡千秋:形容历史的浩大与漫长。
- 人海正沉浮:人在社会中如同浮沉的海浪,波动不定。
- 沙鸥:一种鸟,通常与海洋相关,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
- 后浪逐前沤:后来的浪潮追赶前面的浪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事大如天:事情的庞大如同天空,不用太过担心。
- 满酌金瓯:指的是尽情饮酒,享受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韶生,近现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风格独特。他的诗歌常常将个人情感与广阔的社会历史相结合,展现出深沉的思考。
创作背景:
《浪淘沙·感事》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使得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愈加深刻。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韶生的《浪淘沙·感事》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词,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开篇以“风雨打帘钩”引入,风雨的意象不仅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亦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波动与不安。接着“惟怕登楼”一句,透露出一种对外界的恐惧与无奈,似乎在担心高处的视野只会更加强化内心的孤独感。
“青山断续半离愁”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或过往情景的思念,青山的出现与消失如同人生的起伏,带来无尽的离愁。之后的“如此忙来忙不了,浩荡千秋”则是对生活繁忙的深刻反思,人们在时间的洪流中奋斗,却难以摆脱内心的困扰。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人海正沉浮”与“恰比沙鸥”的对比,展示了人在社会中的无奈与挣扎,沙鸥自由自在地飞翔,暗示了诗人对自由与洒脱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事大如天休管也,满酌金瓯”则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豁达,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诗人选择了放下和享受,尽情畅饮,展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雨打帘钩:描绘了一个阴雨天气的场景,揭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
- 惟怕登楼:表达了对外部世界的恐惧和对孤独的逃避。
- 青山断续半离愁:青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象征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 如此忙来忙不了:尽管忙碌,却无法摆脱内心的烦恼。
- 浩荡千秋:暗示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长河。
- 人海正沉浮:人们在生活中如同波浪,起伏不定。
- 恰比沙鸥:比喻诗人对沙鸥自由的向往。
- 饱看后浪逐前沤: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化。
- 事大如天休管也:面对生活的庞大与复杂,选择放下。
- 满酌金瓯:享受生活,积极面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沙鸥,强调自由的渴望。
- 对仗:如“后浪逐前沤”,形成音韵的和谐美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人生的无常与对生活的思考展开,表达了在历史洪流中个体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强调了放下烦恼、享受当下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风雨:象征生活中的艰难与困扰。
- 青山:代表着故乡、记忆与思念。
- 人海:象征社会的复杂与人生的孤独。
- 沙鸥:象征自由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 金瓯:象征着生活的享受与醉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浪淘沙·感事》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韶生
- C) 苏轼
-
诗中提到的“沙鸥”象征着什么?
- A) 自由
- B) 忧愁
- C) 忍耐
-
“浩荡千秋”在诗中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的无情
- B) 自然的壮丽
- C) 个人的奋斗
答案:
- B) 王韶生
- A) 自由
- A) 时间的无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苏轼的《浪淘沙》
- 唐代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韶生 vs 苏轼:王韶生的作品多反映现代社会的困惑与思考,而苏轼则更多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 意象对比:王韶生的“沙鸥”象征自由,苏轼的“月”则代表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哲学》
- 《近现代诗人王韶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