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秋柳两阕 其一》
时间: 2025-01-19 20:00:32意思解释
浪淘沙 秋柳两阕 其一
原文展示
不雨也潇潇。愁绪千条。秋光让与海棠娇。一笛离亭沦落恨,水远山遥。莫忆竹西桥。旧梦迢迢。凄凉一片白门潮。月落霜天孤角起,谁把魂招。
白话文翻译
即使没有下雨,秋风依然潇潇细雨般的寒意。心中愁绪绵绵,像千条细丝。秋天的光辉仿佛都让给了那娇艳的海棠花。离亭时,一声悠扬的笛声传来,带着沦落的恨意,水远山遥,令人无尽惆怅。不要再去怀念那竹西桥。往日的梦境,遥不可及。如今只剩下白门潮的凄凉。月亮渐渐落下,霜天中孤独的角落里,谁能把我的灵魂唤回?
注释
- 潇潇:形容细雨或秋风的样子,带有凄凉感。
- 愁绪:忧愁的情绪。
- 海棠娇:海棠花娇艳,象征美丽与嫉妒。
- 沦落恨:沦落的遗憾与恨意。
- 竹西桥: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方,可能与作者的回忆有关。
- 白门潮:白门附近的潮水,暗示着凄凉的境况。
- 月落霜天:夜晚月亮落下,霜降的天,营造一种孤独的氛围。
典故解析
“竹西桥”可能是指古代诗词中常提到的地点,象征着对往昔美好回忆的怀念。诗中提到的月落霜天,也与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相呼应,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恨水,原名张治中,著名的现代作家与诗人,生于1895年,卒于1967年。张恨水因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对社会的深刻观察而广受赞誉。他的作品常常描绘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风格细腻而充满诗意。
创作背景
这首《浪淘沙 秋柳两阕 其一》创作于20世纪上半叶,正值社会动荡和历史变迁之际。作者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与愁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深沉的氛围。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如“潇潇”、“海棠娇”、“竹西桥”等,展现出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思考。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冷清与孤独,表现了心中对往昔的怀念与无法忘却的情感。诗句中的“愁绪千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仿佛每一条愁绪都在秋风中飘荡,无法释怀。而“水远山遥”则突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既细腻又深邃,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那份深藏在心底的惆怅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雨也潇潇:即使没有下雨,依然感觉到秋风的细腻与寒意,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 愁绪千条:感受到内心深处的愁苦,像千条细线交织在一起。
- 秋光让与海棠娇:秋天的美丽光辉似乎都被海棠花的娇艳所夺去,让人感到一种无奈与失落。
- 一笛离亭沦落恨:离别时的笛声传来,带有一种沦落的遗憾与愁恨。
- 水远山遥:远方的水和山象征着遥不可及的地方,增强了孤独感。
- 莫忆竹西桥:劝诫自己不要再回忆那美好的往昔。
- 旧梦迢迢:旧日的梦境遥不可及,令人感到无奈与惆怅。
- 凄凉一片白门潮:白门潮的景象极为凄凉,映衬着内心的孤独。
- 月落霜天孤角起:月亮落下,霜天中的孤独角落,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谁把魂招:最后一句以问句结尾,表达出对灵魂归属的渴望与困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愁绪比作千条细线,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
- 对仗:如“水远山遥”与“月落霜天”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慨,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孤独与无奈的深刻反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着凋零与离别,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海棠:美丽而脆弱,象征着青春与美好的回忆。
- 月亮:常象征孤独与思念,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白门潮: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竹西桥”象征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现实的困境
C. 自然的美景
D. 未来的希望 -
诗中用“愁绪千条”来形容什么? A. 秋天的景象
B. 内心的复杂情感
C. 生活的无奈
D. 离别的痛苦 -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与希望
B. 凄凉与怀念
C. 冷漠与无情
D. 兴奋与喜悦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但其情感更加细腻柔和,着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离别的情感,与张恨水的诗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更为开阔。
参考资料
- 张恨水《张恨水全集》
- 《中国现代诗词流派与风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