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慢 其二 九月下旬,西山之战,两军伤亡,过当客有述其惨状者。复次清真韵》
时间: 2025-01-17 08:33: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战血洒,仙坛恨结,绀露零碛。
断骴侵苔废绿。阴磷罥水漾碧。
映冷月寒芜新骨白。向夕听铃铎钟鱼。
带步虚幽怨似邻笛,愁黯四山色。
脉脉。我怀问取仙释。
问千劫成毁,何匆遽人世都如客。
如电光沤影,云飞无迹。
醉生梦死。自宽为志士,忧来翻窄。
双泪向同情倾泻。真哀乐旷代靡隔。
等胞与无情便路陌。有情底,便有冤亲,
怅恨极伤今吊古难终拍。
白话文翻译:
战场的血洒落,在仙坛上结下了仇恨,
绛色露水洒落在荒凉的沙石上。
残肢断骨侵蚀着苔藓,废弃的绿意难觅。
阴沉的磷光在水面上荡漾,映照着冷月与新白的尸骨。
傍晚时分,听见铃铎的声响,像钟声在水中回荡。
我带着迷离的心情,幽怨如同邻家的笛声,
愁苦的四周山色,显得格外沉重。
默默无语,我想询问仙人关于解脱的道理。
问千劫成毁,人生何以如此匆忙,皆如过客。
如电光闪现的影子,云彩飞过无迹可寻。
醉生梦死,自我宽慰为志士,忧愁却又显得狭窄。
双泪流下,倾泻于同情之中,真情与快乐在此代际间无隔。
无情的路上,兄弟与我仿佛陌路。
有情之处,便有冤亲,愁恨极深,今吊古难以终了。
注释:
- 战血洒:战斗中流下的鲜血。
- 仙坛:古代神仙祭坛,引申为神圣的地方。
- 绀露:深红色的露水。
- 断骴:残肢断骨。
- 阴磷:阴暗的磷光,形容死者的灵魂或残影。
- 铃铎:铃声,可能暗喻哀悼。
- 脉脉:默默地,形容心中情感。
- 千劫成毁:经过千百万次劫难的毁灭与重生。
- 醉生梦死:沉迷于酒色,生活如梦。
- 有情底:有情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岸登,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以其悲悯的视角描绘人间疾苦,常以历史事件为题材,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西山之战后,战斗造成了惨重的伤亡,诗人通过描绘战后景象,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对生命的感慨,传达了对人世无常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浪淘沙慢 其二》是一首富有情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传达了对战争后果的深切忧虑。开篇即以“战血洒”引入,展现战争带来的惨烈场景,随后以“仙坛恨结”形容战争后人们心中积蓄的怨恨与痛苦,令人感受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诗中“映冷月寒芜新骨白”一句,意象鲜明,冷月与新骨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死亡的冰冷与孤寂,令人感到一种无奈的悲哀。接下来的“向夕听铃铎钟鱼”,则通过音乐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哀伤的情绪,仿佛在为逝去的生命鸣响哀乐。
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层层递进,既有对战后惨状的直白描绘,也有对人世无常的哲学思考,最后“怅恨极伤今吊古难终拍”一句,既是对过往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战血洒:直接揭示战争的悲惨,血的洒落象征着生命的流逝。
- 仙坛恨结:将战争的结果与神圣的地方联系,暗示战争带来的痛苦与仇恨。
- 映冷月寒芜新骨白:月光照耀下的死者骨骸,展现了死亡的冷酷与无情。
- 双泪向同情倾泻:表达了诗人对同情的渴望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如电光沤影”,将人生的短暂与电光的瞬息相提并论。
- 拟人:如“阴磷罥水漾碧”,使得意象更具生命力和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多有对仗,增强了音乐感与韵律。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战争所带来的死亡与痛苦,探讨人类生命的无常与脆弱,同时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缅怀与对未来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战血:象征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逝去。
- 冷月:象征孤独与死亡的冷酷。
- 铃铎:象征哀悼与对生命的怀念。
- 冤亲:表现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仙坛”指的是什么?
- A. 神圣的祭坛
- B. 战斗的地方
- C. 诗人的故乡
- D. 以上都不是
-
“映冷月寒芜新骨白”描绘了什么样的意象?
- A. 美丽的夜空
- B. 生命的希望
- C. 死亡的冷酷
- D. 和谐的自然
-
诗中提到的“有情底,便有冤亲”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对历史的追忆
- B. 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比较周岸登的《浪淘沙慢》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更为沉重,后者则表达了豪情壮志,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周岸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