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甲辰承诏堂知止亭初毕工,刘无言相过)》
时间: 2025-01-01 15:54: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声甘州
(甲辰承诏堂知止亭初毕工,刘无言相过)
作者:叶梦得 〔宋代〕
寄知还倦鸟,对飞云无心两难齐。
漫飘然欲去,悠然且止,依旧山西。
十亩荒园未遍,趁雨却锄犁。
敢忘邻翁约,有酒同携。
况是岩前新创,带小轩横绝,松桂成蹊。
试凭高东望,云海与天低。
送沧波浮空千里,照断霞明灭卷晴霓。
君休笑,此生心事,老更沈迷。
白话文翻译
寄托给那归来的疲惫小鸟,面对无心飞翔的云朵,彼此难以相齐。
我漫无目的地想要离去,却又悠然自得地停留,依旧在山西。
十亩荒园尚未耕遍,趁着雨水忙着去锄地和耕田。
怎能忘记邻居的约定,带着酒一同欢聚。
更何况在岩前新建的亭子,带着小轩横卧其间,松树和桂花形成了一条小路。
试着登高向东眺望,云海与天空低垂交融。
送走那千里浮动的沧波,映照着霞光明灭,卷起晴天的霓裳。
朋友不必嘲笑,我这一生的心事,愈发沉迷于其中。
注释
- 倦鸟:疲惫的小鸟,象征归来或归属感。
- 漫飘然:随意漂浮,形容心情的自由和放松。
- 锄犁:耕作工具,象征农田的耕种和收获。
- 邻翁:邻居的老者,象征人际关系的温暖与友好。
- 新创:新建的,指新建的亭子。
- 云海与天低:描绘了自然的宽广与辽阔。
- 沧波:大海的波浪,象征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7年-1135年),字观涛,号白沙,南宋诗人、词人、散文家。叶梦得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写景抒情为主,关注生活的细节和内心的体验。
创作背景
《八声甘州》作于甲辰年,正值作者在知止亭完工之际,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诗中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生活的闲适与内心的宁静。开篇以“寄知还倦鸟”引入,寓意归来的心情与渴望,紧接着用“漫飘然欲去,悠然且止”描绘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想摆脱束缚,又渴望安宁。这种矛盾的情感贯穿整首诗,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选择和困扰。
后半部分诗句逐渐引向对自然的赞美,借用“云海与天低”来营造一种宏伟的自然景观,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诗的最后,作者用“此生心事,老更沈迷”总结了自己对生活的沉思,体现出一种对人生无法释怀的思考。整首词作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的个性与情怀,令人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寄知还倦鸟:寄托给那归来的疲惫小鸟,象征归属感。
- 对飞云无心两难齐:面对无心飞翔的云朵,彼此难以相齐,表达出内心的无奈。
- 漫飘然欲去,悠然且止,依旧山西:想离去却又停留,体现出对故乡的依恋。
- 十亩荒园未遍,趁雨却锄犁:耕作的忙碌,表现出对生活的责任感。
- 敢忘邻翁约,有酒同携: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 况是岩前新创:新建的亭子,象征着新的开始。
- 试凭高东望,云海与天低:描绘出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
- 送沧波浮空千里,照断霞明灭卷晴霓:意象丰富,展现了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 君休笑,此生心事,老更沈迷:总结了对生活的感慨,体现出沉迷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倦鸟”比喻为归属感,形象生动。
- 拟人:云海与天低的描绘,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云海与天低”与“沧波浮空千里”,展现出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感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倦鸟:象征归属感与疲惫的心情。
- 云海:象征广阔的自然与人生的无常。
- 荒园:象征生活中的责任与耕耘。
- 松桂成蹊:象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八声甘州》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叶梦得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倦鸟”象征什么意思?
- A) 失去的时间
- B) 归属感
- C) 飞翔的自由
- D) 对生活的厌倦
-
诗中提到的“十亩荒园”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无奈
- B) 对生活的责任感
- C) 对邻里的关心
- D) 对生活的迷茫
答案
- B) 叶梦得
- B) 归属感
- B) 对生活的责任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的经典词作,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
诗词对比
- 《八声甘州》与《水调歌头》:两者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水调歌头》更多的是对远方的渴望,而《八声甘州》则侧重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叶梦得传记及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