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时间: 2025-01-01 15:47: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声甘州
作者:史承谦
恨年年琴剑古长洲,漂泊赋登楼。
忽云帆烟棹,吴头楚尾,历遍南州。
纵有相思书札,何处托轻邮?
别业依然在,野水荒丘。
不道辞家已久,比燕鸿来去,翻更迟留。
对江花江草,细与说乡愁。
便怜伊数峰青峭,问银笺十幅有谁酬。
归来好,千山红树,待尔寻秋。
白话文翻译
每年都恨自己在这古老的长洲上弹琴挥剑,漂泊四方,登高赋诗。
忽然看到船帆在烟雾中行驶,经过吴地与楚地,游历了南方的州县。
即使有相思的书信,寄往何处才好呢?
我那远离家乡的住所依然在,野水和荒丘依旧如昔。
不知离家已久,像燕子和鸿雁来去一样,反而更加迟滞留连。
面对江边的花草,我细细诉说着乡愁。
我怜惜那几座青翠的山峰,问一问那十幅银色的信笺,有谁来回应呢?
如果能够归来真好,千山万树正红,等着你来寻觅秋天的美景。
注释
恨年年:对每年在此的感慨与无奈。
琴剑: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
漂泊赋登楼:形容作者的漂泊生活与登楼赋诗的情景。
吴头楚尾:指的是江南地区。
相思书札: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轻邮:指轻便的邮件,寄送书信。
别业:离开的家。
野水荒丘:形容故乡的荒凉。
燕鸿来去:比喻归乡与离乡的感慨。
江花江草:对故乡的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银笺:指书信。
千山红树:描绘归来的美好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承谦(生卒年不详),清代词人,擅长词作,作品多描绘离愁别绪,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漂泊之时,诗人以个人经历投射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属感的渴望。
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是史承谦的一首词作,充分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漂泊生活的无奈感。全词以“琴剑古长洲”开篇,传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恨意,似乎在控诉自己在此地的无尽漂泊。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通过云帆、烟棹的意象,展现了南方的水乡景色,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自然的美丽。
词中的“纵有相思书札,何处托轻邮?”道出了一种无奈的情感,尽管思念如潮,却无处寄托,令人感到一阵凄凉。之后,通过对“别业依然在,野水荒丘”的描绘,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身处境的孤寂。尤其是“不道辞家已久,比燕鸿来去,翻更迟留”,更是将离愁别绪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眷恋。
最后,提到的“千山红树,待尔寻秋”则是一种期盼,期待着归来的那一天。这一情感的转折,让整首词从悲伤中透出一丝温暖与希望。整体来看,史承谦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恨年年琴剑古长洲:表达对过去生活的无奈与怀念。
- 漂泊赋登楼:描绘漂泊生活的孤寂。
- 忽云帆烟棹,吴头楚尾,历遍南州:展现旅途中的景色与心情。
- 纵有相思书札,何处托轻邮:思念无处寄托的无奈。
- 别业依然在,野水荒丘:故乡的荒凉与孤寂。
- 不道辞家已久,比燕鸿来去,翻更迟留:强调离家之久与归乡之难。
- 对江花江草,细与说乡愁:细腻地诉说对故乡的思念。
- 便怜伊数峰青峭,问银笺十幅有谁酬:对青山的怜惜与对书信的期待。
- 归来好,千山红树,待尔寻秋:表达对归来的渴望与对美好秋天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琴剑”比喻文人生活。
- 拟人:将江花江草赋予感情,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吴头楚尾”,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家乡之间的情感纽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琴剑: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与情怀。
- 云帆烟棹:代表旅途的艰辛与美好。
- 江花江草:故乡的自然风貌,承载了深厚的乡愁。
- 千山红树:象征归来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恨年年”是指什么情感? A. 对时间的感慨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朋友的怀念 -
“纵有相思书札,何处托轻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思念无处寄托的无奈
B. 期待归来的喜悦
C. 对生活的满意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爱情的追忆
B. 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离愁,但更侧重于兄弟情谊的深厚。
- 《静夜思》:更直接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浓烈和直白。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