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应词二首 其一》

时间: 2024-12-31 00:22:38

双燕双燕,去岁今年相见。

往来东舍西家,衔得泥中落花。

花落花落,又在暮寒池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转应词二首 其一
双燕双燕,去岁今年相见。
往来东舍西家,衔得泥中落花。
花落花落,又在暮寒池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双双的燕子,去年和今年再次相见。
它们在东边的房舍和西边的家中来回穿梭,
衔着泥土中的落花。
花儿又落了,依旧在寒冷的傍晚池阁之间。

注释:

字词注释

  • 双燕:指两只燕子,象征春天和团聚。
  • 往来:来回飞翔。
  • 东舍西家:东边的房子和西边的家。
  • 衔得:衔起。
  • 泥中落花:泥土中掉落的花瓣,暗示春天的美好和凋零。
  • 暮寒:傍晚的寒冷。
  • 池阁:池塘边的阁楼,指环境的宁静和优雅。

典故解析
燕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诗中提到的“落花”不仅仅是自然现象,也反映了人事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燕子衔泥筑巢,寓意着生育和繁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1420),字季明,号阮亭,明代初期著名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典雅,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在诗中通过燕子和花的意象,表达对春天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转应词二首 其一》通过对燕子和花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诗的开头以“双燕双燕”引入,反复的吟唱使得燕子的形象更加生动,仿佛能听到它们在空中轻快的叫声。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给人希望与生机。

“往来东舍西家,衔得泥中落花。”这一句描绘了燕子在东南西北的活动,生动展现了它们的灵动与自由,同时也暗示了它们为家园奔波的辛劳。衔泥筑巢的细节,增加了燕子与自然的亲密感,同时“泥中落花”的意象更是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结合,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两句“花落花落,又在暮寒池阁。”以“花落”作为重复,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暮寒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丝凄凉,池阁的静谧则增添了一种孤独与思考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中透出淡淡的忧伤,体现了生与死、聚与散的哲学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双燕双燕,去岁今年相见。

    • 描述燕子的归来,强调重聚的喜悦和时光的流转。
  2. 往来东舍西家,衔得泥中落花。

    • 燕子在各处往来,衔着泥土中的落花,表现了它们的辛勤与自然的美丽。
  3. 花落花落,又在暮寒池阁。

    • 重复“花落”,加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暮寒池阁的意象增添诗的淡淡忧伤。

修辞手法

  • 对仗:句中“东舍西家”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燕子的描写让其具有人性化的活动,表现出情感。
  • 重复:通过“花落”的重复,突出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变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燕子和花的意象交融在一起,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春天的使者,象征生机与希望。
  • 泥中落花: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 池阁:宁静的环境,代表内心的反思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双燕”象征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炎热

  2. “花落花落”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A. 描述花的美丽
    B. 强调时间的流逝
    C. 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3. 诗的作者是什么时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高启的《转应词二首 其一》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借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高启更侧重于对生命流转的感悟,而张若虚则通过水月的意象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各具特色,但都能引发读者对生命与时间的深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