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淋铃 八月二十三日即事,索无隅师同赋》
时间: 2025-01-04 07:55: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笙歌迎暮,骤惊鸿起,缥缈来去。胡弦渐进凄响,低声唱里,教人凝伫。暗识红裳绿鬓,胜金粉无数。试问讯门巷儿家,咫尺云深不知处。空街小醉忘多露,正访寻漫趁香车住。登楼乍看妆面,依约似昔时眉妩。却恼西风,剪遍柔情万叠千缕。算省得灯遣回眸,似送心头语。
白话文翻译:
傍晚的笙歌声中,惊起了几只鸿雁,飘渺而来又飘渺而去。胡弦乐器传来凄凉的声音,低声吟唱,让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我暗中认出那身红衣绿发的女子,胜过无数金粉的妆饰。试问街坊邻居,近在咫尺却不知她身在何处。醉意朦胧,让我忘却了露水的湿意,正要寻她,漫无目的地跟随香车而去。登楼远望,她的妆容似曾相识,宛如往昔那清丽的眉目。然而,西风却让我心烦意乱,似乎剪断了千重柔情。算是省下了灯下的回眸,仿佛是在送出心中的话语。
注释:
- 笙歌:一种乐器的声响,通常指笙和歌声。
- 骤惊鸿:形容鸿雁受惊而起,意象轻盈。
- 胡弦:一种传统的弦乐器,通常与凄凉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 红裳绿鬓:形容女子的衣服和头发,寓意美貌。
- 咫尺云深:近在咫尺却无法找到,表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 小醉:指微醉,形容迷醉的状态。
- 妆面:指女性的面容和妆扮。
- 西风:常用作象征,传达忧伤或离别之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克文,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情诗和咏物诗见长。他追求细腻的情感表达,常常在作品中融入个人的感受与自然的景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特定的时段,可能是诗人参加某个集会或宴会时,感受到周围的音乐、舞蹈以及人们的欢愉,而引发了对往昔爱情的追忆与感慨。
诗歌鉴赏:
《雨淋铃》展现了袁克文对美好往昔的怀念。诗中通过描绘傍晚的音乐、灯光与人群,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似乎沉浸在音乐与美丽的回忆中,情感细腻而又富有层次。最初的笙歌声与惊鸿起,暗示着一种轻盈的心情,却又被随后的凄凉胡弦所打破,展现出情感的对比。
诗中的女性形象饱含着诗人的深情与渴望。她的“红裳绿鬓”不仅是对美貌的赞美,更是对逝去爱情的向往。后续的描写中,诗人试图在喧嚣的街巷中寻找她的身影,然而“咫尺云深”的无奈,深入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
此外,诗中“西风”的意象令人感到一丝忧伤,似乎在提醒着诗人,往昔的柔情已然随风而逝。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展现出一种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叹息,使得读者能深切感受到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笙歌迎暮,骤惊鸿起,缥缈来去。
描述晚上的音乐声与鸿雁的起飞,渲染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
胡弦渐进凄响,低声唱里,教人凝伫。
胡弦的凄凉声调与低声的歌唱,使人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沉浸在音乐中。 -
暗识红裳绿鬓,胜金粉无数。
诗人从人群中认出了心中所念的女子,她的美貌超越了任何华丽的装饰。 -
试问讯门巷儿家,咫尺云深不知处。
想要询问邻居她的去处,但却发现她近在咫尺却无法找到,感到无奈。 -
空街小醉忘多露,正访寻漫趁香车住。
在空荡的街道上微醉,忘却了露水的湿意,试图跟随香车寻找她的身影。 -
登楼乍看妆面,依约似昔时眉妩。
站在楼上偶然看到她的妆容,仿佛回到了美好的过去。 -
却恼西风,剪遍柔情万叠千缕。
西风的吹动,让人感到心中的柔情被割断,带来一阵烦恼。 -
算省得灯遣回眸,似送心头语。
感叹于灯下的回眸,像是心中话语的流露,情感深邃而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如“西风”象征忧伤。
- 拟人:音乐与歌声赋予人性,使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 对仗:使用对仗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女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爱情的怀念与现实中的失落感,展现出一种复杂而细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笙歌:象征欢乐与聚会。
- 红裳绿鬓:象征美丽与心中的爱慕。
- 西风:象征离愁与忧伤。
- 灯下回眸:象征思念与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红裳绿鬓”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女子的装扮
C. 诗人的情感
D. 风景 -
诗中提到的“西风”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欢乐
B. 失落
C. 宁静
D. 愤怒 -
诗人试图寻找的女子的特征是什么? A. 她的声音
B. 她的美丽
C. 她的舞姿
D. 她的才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 温庭筠《更漏子·夜来幽梦》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声声慢》与袁克文的《雨淋铃》都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但李清照更多地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来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而袁克文则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来营造一种更为宽广的情感氛围。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