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淋铃 夜窗听雨,孤雁和之,客感深矣。因调夹钟羽平叶一解》
时间: 2025-01-01 09:47: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淋铃
寒雨连江,暮城严鼓,倦旅清宵。
欹枕细数檐花,潇潇下窗纸频敲。
翠衾冷逼梦惊,误灯影红摇。
甚雁声偏搅愁人,未教到耳已魂销。
还理断弦翻苦调,望神京一发霾云表。
有泪不洒觚棱,嗟予季戢羽天寥。
信沈道远,怨鸿响凄绝南谯。
怅夜永羁绪鳏鳏,暗里青鬓彫。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雨水中,江面连绵,城市的鼓声沉闷,疲惫的旅客在清冷的夜晚中辗转难眠。我枕着侧头,细细数着檐下的雨花,潇潇的雨水不断敲打窗纸。寒冷的被子压得我梦惊,误以为灯影在轻轻摇曳。那时,孤雁的叫声偏偏搅动了我的愁绪,耳边的声音未及传到心里,灵魂便已迷失。再理那断了的琴弦,翻出苦涩的调子,遥望京城,却只见一片阴霾的云朵。虽然心中有泪,却不愿在觚棱上洒落,感叹我此时孤单,羽毛轻飘,天际寥廓。信仰已沉,路途遥远,怨声随鸿雁在南谯凄绝回响。漫漫长夜使我思绪万千,心中愁苦,暗里青丝已成白发。
注释
- 寒雨连江:形容寒冷的雨水连绵不绝,落在江面上。
- 暮城严鼓:指傍晚时分,城市中鼓声沉闷,气氛严肃。
- 倦旅:指疲惫的旅人。
- 欹枕:侧头枕在枕头上。
- 翠衾:绿色的被子,形容寒冷。
- 断弦:琴弦断裂,象征失去的事物。
- 南谯:指南方的某个地方,常用来指代离别或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岸登,清代诗人,生于苏州,因其诗歌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的喜爱。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旅途之中,正值寒雨绵绵的时节,表达了在异乡夜晚对故乡的思念及孤独感。诗中借景抒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内心的苦闷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鉴赏
《雨淋铃》是周岸登的一首典型作品,整首诗以雨淋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渗透出作者的思乡情怀与孤独感。开篇以“寒雨连江,暮城严鼓”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气氛。随着诗句的展开,读者仿佛能听见窗外细雨与孤雁的哀鸣,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诗的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律感,尤其是“潇潇下窗纸频敲”,不仅描绘了雨水击打窗纸的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心中的思绪如雨般纷飞。接着,诗中提到的“翠衾冷逼梦惊”则表现了夜晚的寒冷,使人无法安睡,梦中又因灯影的摇曳而惊醒,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还理断弦翻苦调”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失落,琴弦的断裂象征着理想或情感的破碎,这与“有泪不洒觚棱”形成对比,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压抑与孤寂。最后,诗中反复提到的“怨鸿响凄绝南谯”则是诗人对离别与游子的深切感慨,使整首诗在悲怆中又透出一丝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雨连江,暮城严鼓,倦旅清宵。
表达了寒冷的雨水与夜晚的沉闷场景,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欹枕细数檐花,潇潇下窗纸频敲。
细致描写雨滴敲打窗纸,诗人辗转难眠,心情沉重。 -
翠衾冷逼梦惊,误灯影红摇。
描绘了寒冷的被子使梦境惊醒,误以为是灯光的摇曳。 -
甚雁声偏搅愁人,未教到耳已魂销。
孤雁的叫声搅动了内心的愁绪,感情已经先行,灵魂深陷。 -
还理断弦翻苦调,望神京一发霾云表。
处理断弦的琴声,惹起往日的苦忆,远望京城却是阴霾一片。 -
有泪不洒觚棱,嗟予季戢羽天寥。
难以自已的泪水无法倾诉,表达了孤独感与无奈。 -
信沈道远,怨鸿响凄绝南谯。
信仰的沉沦与对南方鸿雁的怨叹,渗透着离愁。 -
怅夜永羁绪鳏鳏,暗里青鬓彫。
难以释怀的思绪在漫漫长夜中缠绕,岁月流逝使鬓发渐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翠衾冷逼梦惊”,将被子比作冷酷的事物,渲染出寒冷的氛围。
- 拟人:如“潇潇下窗纸频敲”,将雨水拟人化,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孤独旅途的无奈。诗中蕴含了对理想破灭的失落感,以及对未来的惆怅与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雨:象征孤独与愁苦。
- 雁声:象征离别与思乡。
- 灯影:象征梦境与现实的交错。
- 断弦:象征失去与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倦旅”指的是哪种人?
A. 疲惫的旅人
B. 快乐的游人
C. 忙碌的商人
D. 学者 -
“翠衾冷逼梦惊”中的“翠衾”指的是什么?
A. 绿色的衣服
B. 绿色的被子
C. 绿色的窗帘
D. 绿色的床垫 -
本诗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A. 幸福
B. 思乡与孤独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友情的珍惜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 《秋夕》 - 杜牧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雨淋铃》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为直接、简洁;而《雨淋铃》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复杂的情感层次展现诗人的孤独与愁苦,情感更为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