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院。庭院。薄暮东风吹遍。画梁双燕初归。惆怅天涯絮飞。飞絮。飞絮。人在绣帘深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庭院的情景,薄暮时分,东风轻轻吹拂,画梁上的两只燕子刚刚归来。诗人感到惆怅,似乎在思念远方的游子,满天飞舞的柳絮让人感到一种无尽的思绪。而此时,人在绣帘的深处,仿佛被这份氛围所包围。
注释:
- 庭院:指的是家庭的院子,通常是诗人回忆或思念的场所。
- 薄暮:黄昏时分,光线逐渐暗淡,给人一种宁静、孤独的感觉。
- 东风:春天的东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画梁:精美的梁柱,常见于古代建筑,象征着富丽堂皇。
- 双燕:指两只燕子,通常象征着归来、团圆。
- 惆怅:忧愁、伤感的情绪。
- 天涯:远方,通常指离别或遥远的思念。
- 飞絮:飞舞的柳絮,象征着春天的气息,也隐喻着离愁。
- 绣帘:精美的帘子,暗示着诗人所在的环境。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特定的典故,但“飞絮”常常用来形容离愁和思念,表达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燕子的归来则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寓意着团圆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云凤,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女性的情感与生活,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的黄昏,诗人可能在某个庭院中回忆往事,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思念的忧伤。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家庭与团圆的重视。
诗歌鉴赏:
《转应词》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念。开头的“庭院”二字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孤独的氛围,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薄暮时分,东风轻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的细节,传达出一种柔和而又淡淡的忧愁。双燕的归来不仅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也暗示着团圆的美好,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天涯游子的惆怅与思念。
飞絮的意象更是将这种思绪推向高潮,飞舞的柳絮如同纷飞的情感,难以收拾。最后一句“人在绣帘深处”,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沉思,仿佛在这幅美丽而又忧伤的画面中,自己成为了旁观者,感受到生活的无常与变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将春天的美丽与思念的苦涩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庭院。庭院。
- 反复强调庭院,显示出诗人对这一场景的依恋与重视。
-
薄暮东风吹遍。
- 描绘黄昏时分的宁静,东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
-
画梁双燕初归。
- 画梁上的双燕归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团圆的希望。
-
惆怅天涯絮飞。
- 通过“惆怅”反映出诗人的思乡情绪,飞舞的柳絮则加深了这种感受。
-
飞絮。飞絮。
- 重复的意象,强调情感的强烈与难以抑制。
-
人在绣帘深处。
- 提示诗人内心的孤独,环境的美丽与内心的惆怅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飞絮比喻思念,象征着游子远方,难以触及的情感。
- 对仗:诗中“庭院”与“飞絮”形成了情境与情感的对照。
- 拟人:燕子的归来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象征团圆。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与对游子思念的复杂情感,描绘了美丽庭院中的孤独与惆怅,展现了人们在自然美景中无法摆脱的内心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庭院:温馨与安全的象征。
- 飞絮:思念与无常,象征着离愁。
- 双燕:团圆与希望,春天的使者。
- 绣帘:美丽与孤独的结合,诗人情感的隐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反复出现的词是什么?
- A. 东风
- B. 庭院
- C. 飞絮
-
“双燕”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团圆
- C. 伤感
-
诗人在哪种环境中感到惆怅?
- A. 山顶
- B. 庭院
- C. 海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思念与孤独的情感,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深沉与悲壮。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解析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