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即事
作者: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白话文翻译
在温暖的小路上,草丛如同积累的绒毯,山上的阳光洒下,花儿愈加繁盛。蜿蜒的河流映衬着几户人家的村庄,起伏的山峦间显得格外宁静。午时,静谧的环境中鸡鸣声响,傍晚时分,偶尔听到犬吠声。归来的我向人们讲述这番美景,心中不禁怀疑,这是否就是传说中的武陵源。
注释
字词注释:
- 径暖:指小路温暖。
- 草如积:草长得茂盛,像是积累了一样。
- 山晴:山上天气晴朗。
- 高下数家村:山中有高低起伏的几户人家。
- 静憩:安静地休息。
- 鸡鸣午:指午时鸡鸣声响。
- 荒寻:在荒野中寻找。
- 犬吠昏:傍晚时分听见犬吠声。
典故解析:
- 武陵源:据《桃花源记》描绘的一个世外桃源,代表着理想的生活环境,诗人以此作为结尾,引出了与世隔绝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荆公,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他主张“新法”,提倡改革,强调实用与现实。王安石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关注社会民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安石晚年,作者在政治生涯的波折中,渴望自然的宁静与安逸。此时社会动荡,王安石的改革政策引起了不少争议和反对,他在诗中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即事》通过描写温暖的春日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人们的宁静生活。诗的开头用“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草木繁盛,山花烂漫,仿佛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接着,诗人用“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的景象,描绘出自然与人居的和谐,流动的河水与村庄交融,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随着诗意的展开,“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描绘了午后宁静的生活状态,鸡鸣声和犬吠声让人感到生活的恬静与安宁。最后一句“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武陵源作为理想化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出王安石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径暖草如积:描绘了春日温暖的小路上,草木茂盛的景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山晴花更繁:山上的天气晴朗,花朵愈加繁盛,传达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气息。
- 纵横一川水:河流蜿蜒流淌,给人一种生动的视觉感受。
- 高下数家村:山中有高低起伏的几户人家,表现出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静憩鸡鸣午:午后安静的环境中,鸡鸣声响,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 荒寻犬吠昏:在荒野中寻找,傍晚时分犬吠声响,增加了生活的真实感。
- 归来向人说:诗人归来后向人们描述所见,表现出分享美好经历的渴望。
- 疑是武陵源:最后以武陵源作为结尾,象征着理想化的自然环境,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草如积”将草比作积累的物体,形象生动。
- 对仗:如“高下数家村”,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诗中通过“鸡鸣”、“犬吠”等描述,赋予动物以生命,增强了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隐逸”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象征生命的力量与生机。
- 花:代表美好与希望。
- 水:象征流动与变化,体现自然的生命力。
- 村庄:象征人类的安居乐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犬鸣:代表生活的真实与朴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径暖草如积”中“积”字的意思是: A. 积累
B. 堆积
C. 积存
D. 积水 -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一句中“疑”字的意思是: A. 怀疑
B. 想
C. 认为
D. 怀念 -
王安石的《即事》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厌倦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 A. 积累
- C. 认为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安石《即事》 vs 孟浩然《春晓》: 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王安石更多地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孟浩然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涵盖了《即事》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