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杏花
王安石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
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白话文翻译:
在空旷的山谷中,一座石梁横跨而过,茅草屋静静地依偎在清澈的水边。俯身向下看去,娇嫩的杏花盛开,自己却没有察觉到身影的美丽。杏花如同景阳宫的妃子一般,含笑着坠落在井边。心中感到怅惘,有微微的波纹,残妆已坏,难以再整。
注释:
- 石梁:用石头搭建的桥梁,象征坚固和自然的结合。
- 茅屋:用茅草搭成的房屋,代表乡村的朴实生活。
- 娇饶:娇美而丰盈,形容杏花的美丽。
- 景阳妃:古代传说中的美人,代表美丽与优雅。
- 怊怅:形容心中感到失落和惆怅的情感。
- 残妆:指美丽的妆容已然破败,象征失去的美好。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推行新法,致力于振兴国家,作品风格多样,尤以古诗、词闻名。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受其政治压力和个人情感影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杏花》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王安石对生命与美的思考。诗前两句“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画面感极强,描绘出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空旷与孤独。接下来的“俯窥娇饶杏”,杏花在春天盛开,象征着生命的生机与美丽,但“未觉身胜影”则表明了诗人对美的自我否定,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忧虑。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这里借用古代美人的形象,进一步凸显了杏花的娇媚与优雅,同时也暗示了美丽的易逝与脆弱。最后两句“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情感达到高潮,诗人通过微波暗示内心的波动与感伤,残妆的意象则引发对失去美好的无奈与惆怅。这首诗不仅是对杏花美景的赞美,更是对过往、对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与反思,情感深沉而细腻,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石梁度空旷”:描绘空旷的环境,暗示孤独。
- “茅屋临清炯”:茅舍靠近清澈的水面,营造出自然的和谐美。
- “俯窥娇饶杏”:俯身看杏花的娇美,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未觉身胜影”:自我否定,感受到的美景与自身的对比。
- “嫣如景阳妃”:用美人形象比喻杏花的美丽,增添诗意。
- “含笑堕宫井”:杏花的落下,象征美丽的易逝。
- “怊怅有微波”:微波反映内心的波动,情感的细腻变化。
- “残妆坏难整”:对失去美好的感叹,情感的深邃。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景阳妃”比喻杏花,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拟人:杏花“含笑”赋予其情感,增强画面感。
- 对仗:整体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杏花的美丽与凋零,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美好事物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反思。
意象分析:
- 杏花: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
- 石梁:代表坚固与自然的结合,体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 茅屋:乡村生活的象征,代表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态度。
- 宫井:暗示了美丽的失落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石梁度空旷”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 A. 热闹的城市
- B. 空旷的乡村
- C. 深山老林
- 诗中提到的“景阳妃”是指什么?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美丽的杏花
- C. 一位仙女
- “怊怅有微波”中的“微波”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动荡
- B. 内心的波动
- C. 自然的变化
- 诗中“石梁度空旷”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
- 《春晓》孟浩然
-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杏花》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生命的思考,王安石更注重自然与内心的结合,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安石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