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五月如秋
作者: 佚名 〔宋代〕
五月如秋,日临四六都无暑。
列仙初度。听足商岩雨。
三载都曹,利泽留南浦。
崆峒路。种花无数。
行对延英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五月的景象,仿佛秋天般凉爽,阳光洒在大地上却没有炎热的感觉。好像仙人刚刚降临人间,听到商岩之上雨声淅沥。三年过去,利泽的水流依然留在南浦,崆峒山的道路上,种满了无数的花朵。此时此刻,我与延英主相对而行。
注释:
- 五月如秋:形容五月的天气像秋天一样凉爽宜人。
- 日临四六都无暑:太阳照耀下的四月和六月都没有炎热的感觉。
- 列仙初度:指神仙刚刚来到人间,表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 商岩雨:商岩是地名,此处指代那里的雨声。
- 三载都曹:三年来的治理与管理。
- 利泽留南浦:利泽指水流,南浦是水边的地方。
- 崆峒路:崆峒山的道路,象征着通向神仙境界的道路。
- 种花无数:种植了很多花朵,象征着繁荣和美好。
- 行对延英主:与延英主相对而行,表达一种亲密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这首词的作者不详,但属于宋代作品。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艺术达到了高峰,许多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
创作背景:词作可能是作者在一个清凉五月的日子,感受到自然之美和生活的惬意时所作,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五月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与赞美。开篇以“五月如秋”引入,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打破了人们对五月炎热的常规印象,表现出大自然的变化和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接着,作者提到“列仙初度”,从而引入了仙人之境的意象,仿佛在描绘一种超然的境界,暗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后面的描写中,雨声的细腻和水流的温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与动感,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和谐美好的场景中。
整首词在意象的营造上非常成功,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敏感。最后一句“行对延英主”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美景结合,给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美好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月如秋:以季节的比喻开头,营造了一个清新的气氛。
- 日临四六都无暑:强调了天气的宜人,增强了“如秋”的感觉。
- 列仙初度:引入仙人意象,突显了超脱的境界。
- 听足商岩雨:通过耳听雨声,增添了诗的动态感。
- 三载都曹: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治理之功的沉淀。
- 利泽留南浦:描绘了水流与自然的和谐。
- 崆峒路:象征着通向理想与美好的道路。
- 种花无数:表现出生活的繁荣与希望。
- 行对延英主:以人际关系结尾,渲染了一种亲密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五月比作秋天,传递清凉的感觉。
- 对仗:整首词中有多处对仗使得语言更为优美。
- 意象:自然景观与人际关系的结合,形成丰富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际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月:象征着生命与繁荣。
- 秋:代表宁静与成熟。
- 仙人:象征着超越尘世的理想。
- 雨:象征着滋润与生机。
- 南浦:代表温暖与和谐。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五月如秋”中的“秋”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五月的炎热
- B. 五月的凉爽
- C. 秋天的果实
-
“列仙初度”中的“列仙”指的是什么?
- A. 普通人
- B. 神仙
- C. 诗人自己
-
整首词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追忆往事
- B. 对自然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 C. 对战争的思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比较这首词与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李白的作品更为奔放,而这首词则显得清新、细腻,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倾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清照与宋词》
这些资料将帮助深入理解宋代诗词的魅力与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