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秋闺图
作者: 徐元琜〔清代〕
翠竹萧条,轻风过处云鬟乱。
玉人肠断。独坐雕栏畔。
拂拂天香,已是秋将半。
空长叹。侍儿低唤。
明月无心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女子,在秋天的闺房中,面对萧瑟的竹林和轻柔的秋风,心情愈加沉重。她独自坐在雕刻精美的栏杆旁,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心中无限感慨。她叹息不已,侍女轻声呼唤,但明月似乎无心欣赏这一切。
注释:
- 翠竹萧条:翠绿色的竹子显得萧条,反映出秋天的凋零。
- 云鬟乱:指女子的发髻因风而乱,表现出她的心情。
- 玉人肠断:形容女子心中悲痛,"玉人"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 雕栏畔:雕刻精美的栏杆旁,暗示她的居所。
- 拂拂天香:微风拂过,带来天上的香气,暗示秋天的气息。
- 空长叹:无奈地长叹,表现出孤独和无助。
- 侍儿低唤:侍女轻声呼唤,表现出对主人的关心。
- 明月无心看:明月似乎冷漠,不愿意看她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元琜(生卒年不详),清代词人,字子舆,号云间,生于江南,擅长填词,尤其以柔美清丽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绘闺怨、秋思,情感真挚,富有细腻的生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秋天,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女子在秋季孤独的心情,反映出社会中女性的情感困境与孤独。
诗歌鉴赏:
《点绛唇 秋闺图》通过简单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秋天的萧瑟与女子的孤独完美结合。首句“翠竹萧条,轻风过处云鬟乱”即刻营造出一种轻柔而又萧瑟的氛围,竹子与秋风的结合,象征着秋天来临的无情。接下来的“玉人肠断”,则将女子的内心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深切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在描写环境的同时,成功地将读者的情感引导到这位“玉人”的内心世界中。
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悲凉而又优美的,明月的“无心”更是加重了这一氛围,明月作为传统文化中的象征,常常代表着思念与孤独。在这里,明月的冷漠让人倍感伤感,仿佛连自然都不愿意与她分享她的悲伤。徐元琜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秋天的凄凉与内心的孤寂。这首词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映射出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处境,以及对自由与爱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竹萧条,轻风过处云鬟乱:描绘了秋天的环境,竹子显得萧条,微风吹拂,女子的发髻被吹得凌乱,暗示她内心的动荡。
- 玉人肠断。独坐雕栏畔:使用“玉人”来形容女子,展示出她的美丽与脆弱,孤独地坐在雕栏旁,感受到内心的痛楚。
- 拂拂天香,已是秋将半:微风带来了秋天的气息,表明时间已过半,环境的变化加重了她的孤独感。
- 空长叹。侍儿低唤:她无奈地长叹,侍女轻声呼唤,表现出对她的关心。
- 明月无心看:月亮似乎无情地冷漠,让人感到悲伤,象征着女子的孤独与被忽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人”比喻美丽的女子,表现她的脆弱。
- 拟人:明月被赋予“无心”的特性,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拂拂天香,已是秋将半”,句式对称,增添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女性在秋天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社会对女性情感的忽视,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竹: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变化。
- 玉人:象征美丽与脆弱,代表女性的孤独与无奈。
- 明月:传统文化中的孤独与思念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该词中“玉人”指的是: A. 一位美丽的女子
B. 一棵树
C. 一只鸟
D. 一片云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明月”无心观看的是__。
-
判断题:诗中的“翠竹萧条”表现了秋天的凋零。 (对/错)
答案:
- A
- 女子的孤独与悲伤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与徐元琜的作品同样表现女性的孤独情感,李清照的词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而徐元琜则更突出秋天带来的孤独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内心的情感,但风格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徐元琜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