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吟十首。歌舞(一作伤阌乡县囚)》
时间: 2025-01-19 13:41: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门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白话文翻译:
在秦中岁末的时光,大片大雪覆盖了皇城。
在雪中退朝的官员,地位显赫的公侯尽皆在此。
贵族们在风雪中兴致勃勃,而富人们则没有饥寒的忧虑。
他们所关注的只是自家的宅邸,所忙碌的只是追逐游乐。
朱门豪车满街,红烛映照着歌舞的楼台。
大家欢饮畅坐,醉意朦胧中脱下厚重的裘衣。
秋官担任主人,廷尉坐在首位。
白天欢歌乐舞,直到夜半仍旧不愿休息。
然而却不知在阌乡的监狱中,有人因寒冷而冻死。
注释:
字词注释:
- 秦中:指的是陕西一带,古代秦朝的发源地。
- 皇州:指的是皇城,帝王居住的地方。
- 朱紫:古代对权贵的称呼,朱是红色,紫是紫色,象征高贵。
- 阌乡:指的是阌乡县,是指当时的一个地方,寓意监狱。
典故解析: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后来的诗句,反映了贵族与贫民的对比,呼应了此诗中对富人欢娱而不知民间疾苦的描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现实主义的题材著称。他作品涉及广泛,尤其以诗歌、散文和词闻名,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 《秦中吟十首》是白居易在任职期间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诗中描绘了皇城中的奢华生活与监狱中囚犯的困境,表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唐代社会的两极分化,富人们在风雪中享乐,而贫苦的囚犯却在冰冷的监狱中忍受着饥寒交迫。诗的开头以“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引入,描绘了寒冷的冬季景象,暗示了社会的寒冬。接着,诗人转向富人们的奢华生活,描绘了他们在歌舞楼中尽情享乐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讽刺。
诗的结尾“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更是让人震撼,这一反差刻画出社会的不平等与冷漠。诗人通过富人与囚犯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残酷现实,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愤怒。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深具警醒意义,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秦中岁云暮:描绘了时光的流逝,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
- 大雪满皇州:强调了天气的恶劣,象征着统治阶级的奢华与民生的困苦形成鲜明对比。
-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揭示了社会阶级的分化与对比,富人无忧无虑,穷人却在忍受苦难。
- 朱门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描绘了豪华的宴会场景,强调了富人的奢华生活。
-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表现出富人们的欢愉与放纵,沉浸在酒精与享乐中。
-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描绘了官员的位高权重,反映了权力与金钱的结合。
-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强调了这种享乐的无尽与荒唐。
-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最后的转折,揭示了监狱中囚犯的惨状,形成强烈对比,警醒人们对社会的关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描绘富人和囚犯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冲击力。
- 排比:使用排比句式增强节奏感,提升了诗的艺术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唐代社会的极端不平等与冷漠,反映了白居易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对人道主义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雪:象征寒冷与孤独,反映社会的冷漠。
- 朱门:象征权贵与奢华,体现了社会的分化。
- 囚:象征社会底层的无助与苦难,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阌乡狱”指的是:
- A) 一个豪华的住所
- B) 一个监狱
- C) 一个节庆活动
- D) 一个诗人
-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喜悦
- B) 愤怒与悲伤
- C) 宁静
- D) 怀旧
答案:
- D) 冬天
- B) 一个监狱
- B) 愤怒与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同样关注社会民生,描绘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 李白《将进酒》: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富贵的态度。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秦中吟十首》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困苦,前者侧重于奢华与贫困的对比,后者则从乱世出发,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都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悲剧性,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现实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研究》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与白居易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