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臣怨》
时间: 2024-12-29 17:39: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
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
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
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吐。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
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白话文翻译:
农民为何怨恨呢?他们只是想对统治者诉说。
却不懂得天地的心意,白白地怨恨风雨。
本想讨论草木的灾难,想要诉说昆虫的苦痛。
在宫阙周围巡回,却无从表达他们的心意。
一朝在城市哭泣,泪水流尽后返回田间。
如果歌谣能够采纳,这些话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注释:
- 农臣:指农民,农民的臣子,即为国家劳作的人民。
- 怨:怨恨、埋怨。
- 人主:指统治者、皇帝。
- 天地心:指自然的法则和宇宙的意志。
- 徒然:白白地,毫无意义。
- 巡回宫阙:在皇宫附近徘徊。
- 泪尽:指流尽眼泪,表达极度的悲伤。
- 谣颂:歌谣的赞美,流传的歌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结(公元659年-729年),字子期,唐代诗人,主要以五言诗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情,常流露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思考。
创作背景:
《农臣怨》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农民困苦之际。诗中反映了农民的无奈与对统治者的不满,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哀怨和对话语权缺失的无力感。
诗歌鉴赏:
《农臣怨》是一首通过农民的视角表达对统治者的怨恨与无奈的诗作。整首诗围绕农民的心声展开,清晰地揭示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抱怨和对社会不公的无奈。诗的开头以“农臣何所怨”引入,立刻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暗示这首诗将展现农民的苦楚。接着,通过“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一句,表达了农民对自然的无知与对命运的无奈,强调了人们常常将自然灾害视为对自身的惩罚,却不理解其背后的原因。
诗中提到“巡回宫阙傍”,暗示农民试图向权力中心寻求帮助,但他们的声音却得不到重视,反映出社会中弱势群体的无力感。当“泪尽归田亩”时,诗人用极简的语言描绘了农民的悲惨境地,表达他们的绝望与无奈。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中得到了升华,暗示如果能够将农民的声音纳入社会的叙事中,那将是值得重视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农臣何所怨:开篇提出问题,直接点明主题。
- 乃欲干人主:农民希望向统治者诉说自己的苦衷。
- 不识天地心:农民不了解天地的变化规律。
- 徒然怨风雨:无意义地怨恨自然现象。
- 将论草木患:试图讨论植物遭受的灾害。
- 欲说昆虫苦:想表达昆虫的痛苦,隐喻生态的困境。
- 巡回宫阙傍:在皇宫附近徘徊,象征不满与无奈。
- 其意无由吐:心中有话却无处倾诉。
- 一朝哭都市:在城市中悲鸣,感受社会的冷漠。
- 泪尽归田亩:流泪后返回田地,代表无奈与绝望。
- 谣颂若采之:若能采纳这些歌谣,或许能获得理解。
- 此言当可取:强调农民的声音值得关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展现出对比和对称的美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结合,使情感更为生动。
- 反问:通过提问引导读者思考农民的苦楚。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农民的视角,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对自然的无知,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控诉与对命运的无奈,呼吁社会关注底层人民的声音与苦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农臣:象征底层人民的辛劳与无奈。
- 风雨:自然灾害的象征,代表命运的无常。
- 宫阙:权力的象征,反映社会的疏离与不公。
- 泪水:悲伤与绝望的象征,表达农民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农臣何所怨?
A. 对风雨
B. 对统治者
C. 对社会
D. 对自然 -
诗中提到的“巡回宫阙”意指:
A. 农民在田间
B. 农民在城市
C. 农民在皇宫附近
D. 农民在乡村 -
本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悲伤与无奈
C. 愤怒
D. 幸福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卖炭翁》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社会动荡中的人民苦难,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白居易《卖炭翁》:通过描绘一个卖炭翁的生活,表现了底层人民的艰辛和对社会的不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