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石鱼湖作》
时间: 2024-12-29 20:21: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宴石鱼湖作
作者: 元结 〔唐代〕
风霜虽惨然,出游熙天正。
登临日暮归,置酒湖上亭。
高烛照泉深,光华溢轩楹。
如见海底日,曈曈始欲生。
夜寒闭窗户,石溜何清泠。
若在深洞中,半崖闻水声。
醉人疑舫影,呼指递相惊。
何故有双鱼,随吾酒舫行。
醉昏能诞语,劝醉能忘情。
坐无拘忌人,勿限醉与醒。
白话文翻译
尽管风霜凄惨,我却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出游。
登高望远,夕阳西下时归来,在湖边的亭子里放置酒宴。
高高的烛光照亮泉水的深处,光辉溢出厅堂的柱子。
就像看到了海底的阳光,曈曈的光线开始显现。
夜晚寒冷,窗户紧闭,石头的流水声多么清澈。
仿佛身处深洞之中,半山的悬崖能听到水声。
醉酒的人疑惑地看着船影,呼叫着,互相惊讶。
为何有双鱼,跟随我的酒船游行?
醉得迷糊能说出奇怪的话,劝酒可以忘却情感。
坐在这里没有拘束的人,不要限制醉与醒。
注释
- 惨然:悲惨的样子,指风霜带来的寒冷和凄凉。
- 熙天:指阳光明媚的日子。
- 置酒:放置酒宴。
- 高烛:高高的蜡烛。
- 泉深:泉水深处。
- 曈曈:微光闪烁的样子。
- 石溜:石头间的流水。
- 半崖:半山的悬崖。
- 舫影:船的影子。
- 劝醉:劝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结(约公元703年-约761年),字子长,号天柱,唐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常有细腻的观察与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夜宴石鱼湖作》创作于一个秋冬交替的夜晚,诗人和友人相聚于石鱼湖,饮酒作乐,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夜宴石鱼湖作》展现了诗人元结在自然山水中的放松与愉悦,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夜晚湖边的宁静与美丽。开头的“风霜虽惨然”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尽管外界寒冷,但诗人却在“熙天正”的日子里出游,体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接着,诗人描绘了酒宴的热闹场景,烛光照耀下,湖水流动,光辉四溢,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夜晚的寒冷与窗户的紧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感受到了一种从宁静中流露出的清澈与美丽。醉酒后的迷离与欢愉,双鱼随船游行的奇妙场景,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既孤独又欢愉的氛围,显示了诗人在醉酒中对自由与无拘无束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霜虽惨然,出游熙天正:即使天气凄冷,但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仍然想要出游。
- 登临日暮归,置酒湖上亭:在暮色降临时登高远望,回到湖边的亭子准备喝酒。
- 高烛照泉深,光华溢轩楹:高高的蜡烛照亮深泉,光辉洒满亭子的梁柱。
- 如见海底日,曈曈始欲生:就像看见海底的阳光,微光初现,象征着希望。
- 夜寒闭窗户,石溜何清泠:夜晚寒冷,窗户紧闭,石间的流水声清脆悦耳。
- 若在深洞中,半崖闻水声:如同身处深洞,能听到悬崖半山的水声。
- 醉人疑舫影,呼指递相惊:醉酒的人看着船影感到疑惑,呼叫着互相惊讶。
- 何故有双鱼,随吾酒舫行:为什么有双鱼随我的酒船一起游动?
- 醉昏能诞语,劝醉能忘情:醉得迷迷糊糊时竟能说话,劝酒可以忘却情感。
- 坐无拘忌人,勿限醉与醒:坐在这里的人无拘无束,不必限制醉与醒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烛照泉深”比喻为明亮的湖面,激发视觉感受。
- 拟人:将“石溜”赋予生命,让流水似乎在诉说。
- 对仗:如“醉昏能诞语,劝醉能忘情”展现了对仗工整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体现了醉酒后的洒脱与无拘无束,传达出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安宁。
- 双鱼:象征着自由与灵动,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烛光: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熙天”指的是什么样的天气?
- A. 寒冷
- B. 阳光明媚
- C. 多云
-
诗人在哪里举行酒宴?
- A. 河边
- B. 湖上亭
- C. 山顶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感慨
- C.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
- B. 阳光明媚
- B. 湖上亭
- B. 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元结的《夜宴石鱼湖作》与李白的《将进酒》都体现了对饮酒生活的热爱,但前者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内心的宁静,后者则表现出豪放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