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茅山张道者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有客平生爱白云,无端年老尚红尘。
祇应金简名犹在,得见仙岩种玉人。
白话文翻译
这位客人一生热爱白云,然而不知不觉中却在红尘中变得苍老。
他所写的金简(道教经典)名声依然在,而我希望能在仙山上见到他那种如玉般的人物。
注释
- 有客:指一位朋友或道士。
- 平生:一生。
- 爱白云:热爱清静、自然的生活,白云象征着超脱。
- 无端:无缘无故、无奈地。
- 年老:时间的流逝,衰老。
-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金简:指道教的经典著作。
- 名犹在:名声依然存在。
- 仙岩:指道教所说的仙山。
- 种玉人:比喻高洁的人,可能指道教的仙人。
典故解析
“红尘”意指世俗生活中的琐事与烦恼,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与对超脱生活的向往。道教文化中,仙山、仙人代表着超凡脱俗的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号岳阳楼,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擅长诗、文、词,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作品多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范仲淹在某次游历茅山时所作,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对朋友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赠茅山张道者》通过简单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通过“有客平生爱白云”引出主题,表现了对自然、超脱的热爱。然而,接下来的“无端年老尚红尘”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岁月的流逝让人不得不面对世俗的烦恼。这里,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形成鲜明的反差,使得情感更加深邃。
后两句“祇应金简名犹在,得见仙岩种玉人”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向往,尽管世俗生活让人心生疲惫,但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依然存在。诗中的“金简”与“仙岩”象征着道教的智慧与理想境界,而“种玉人”更是道教中理想人物的象征,表明了诗人渴望与真正的高洁、超脱的生活相连。
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刻的哲理,既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与时间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有客平生爱白云”——表达诗人对友人清逸生活的赞美。
- “无端年老尚红尘”——点出时间无情,世事纷扰的无奈。
- “祇应金简名犹在”——体现对道教经典的尊重与向往。
- “得见仙岩种玉人”——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对比:清新自然的“白云”与烦恼的“红尘”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突。
- 象征:金简、仙岩、玉人皆为道教文化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超脱生活的向往。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内涵。
意象分析
- 白云:象征自由、超脱的生活。
- 红尘:象征世俗生活的纷扰与烦扰。
- 金简:道教经典,象征智慧与理想。
- 仙岩:代表理想的隐居地,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
- 玉人:象征高洁、超凡的人物,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性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红尘”在诗中主要指什么?
A. 自然环境
B. 世俗生活
C. 道教经典
D. 仙人 -
诗中提到的“金简”是指什么?
A. 诗词集
B. 道教经典
C. 小说
D. 历史书籍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名利
B. 友谊与理想生活
C. 诗歌创作
D. 政治权力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范仲淹《赠茅山张道者》与李白《庐山谣》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范仲淹偏重于对友人的怀念,而李白则更强调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个体的放纵。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差异,但都传达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尘世的逃避。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