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父必重母,正邦先正家。
一心回主意,十口向天涯。
铜虎思犹厚,鲈鱼味复佳。
圣明何以报,殁齿愿无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重视父母的道理,治理国家必须先治理家庭。心中一心想着国家,家族也随之向着遥远的天涯去。对铜虎的思念依然厚重,对鲈鱼的美味依然怀念。对于圣明的君主,我该如何回报呢?希望在我去世后,能够没有任何的邪念。
注释:
- 重父必重母:重视父亲就必须重视母亲,强调父母平等的重要性。
- 正邦先正家:治理国家之前,首先要治理家庭。
- 十口向天涯:十口指的是一家人,向天涯表示向外发展的追求。
- 铜虎:指的是古代的青铜雕像,可能寓意着对往昔的怀念。
- 鲈鱼:代表美味的食物,象征着对生活的享受。
- 圣明何以报:对明君的感激与敬仰,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
- 殁齿愿无邪:在去世后,希望无邪念,心中保持纯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仲淹,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以“岳阳楼记”而闻名,主张政治改革,追求社会公正,风格沉稳而有气度。
创作背景:
《谪守睦州作》是范仲淹在被贬至睦州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家庭与国家的思考,表达了对父母的深厚情感及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首句强调对父母的重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家庭伦理的重要性。随后的“正邦先正家”则是对治理国家的哲理思考,强调家庭和谐是国家安定的基础。接下来的句子,作者用“铜虎”和“鲈鱼”两个意象,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的真实感。最后两句则流露出对明君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清澈追求,反映出范仲淹的高尚情操和对理想的坚持。这首诗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家庭和国家的深刻思考,是范仲淹思想的缩影,显示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父必重母:强调父母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体现了传统的孝道思想。
- 正邦先正家:治理国家的前提是治理家庭,反映了家庭与国家的关系。
- 一心回主意: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 十口向天涯:形象展示了家庭团聚与向外发展的愿望。
- 铜虎思犹厚:寄托对过去的怀念,反映出对国家与传统的眷恋。
- 鲈鱼味复佳:生活美好,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圣明何以报:对明主的感恩,体现忠诚。
- 殁齿愿无邪:表达了对清白的渴望与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重父必重母”与“正邦先正家”形成对仗,增强了语句的韵律感。
- 意象:铜虎与鲈鱼的意象交替,丰富了诗歌的层次感。
- 比喻:诗中的“铜虎”与“鲈鱼”不仅是物象,也是情感的寄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家庭的和谐与国家的治理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父母的尊重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铜虎:象征着对往昔光辉岁月的怀念,代表着传统文化的传承。
- 鲈鱼:代表生活的美好和丰盈,寓意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重父必重母”,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 A. 只重视父亲
- B. 父母平等的重要性
- C. 只重视母亲
- D. 不重视家庭
-
“正邦先正家”是什么意思?
- A. 家庭不重要
- B. 治理家庭与国家无关
- C. 治理国家之前,首先要治理家庭
- D. 只重视国家
-
诗中提到的“铜虎”象征什么?
- A. 对国家的忠诚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生活的希望
- D. 对未来的担忧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范仲淹) - 描写了对国家与个人理想的思考。
- 《春望》(杜甫) - 反映了对国家和家庭的忧虑。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谪守睦州作》的对比:两者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偏向个人情感,而《谪守睦州作》则更关注家庭与国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 《范仲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