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都下隐者》
时间: 2025-01-06 11:39: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都下隐者
——范仲淹〔宋代〕
梅福隐市门,严平居卜肆。
乃知神仙徒,非必烟霞地。
异哉西山人,逍遥京洛尘。
门多长者车,察脉如有神。
轩皇万馀载,此术了然在。
精意洞五行,飞名落四海。
结舍拟沧洲,东池接御沟。
兰芳披幽径,琴樽在小舟。
清夜泛月华,宛是江湖游。
他日上云去,兹为黄鹤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隐士的生活和理想。梅福隐居在市门附近,严平选择了一个小店铺作为居所。于是我明白,成为神仙的人并不一定要生活在烟霞缭绕的名山大川之地。奇怪的是,西山的隐士们,竟然在京洛的尘世中逍遥自在。门前常有长者的马车,仿佛他们能够洞察世间的脉络。轩辕帝在万余年间的技艺,早已在此显现。他们精心研习五行之术,声名远播四海。计划在沧洲建立住所,东池与御沟相接。兰花在幽静的小径中盛开,琴与酒樽在小舟上相伴。清夜下,月光洒在水面,仿佛在江湖游玩。将来我会乘云而去,今天我便在黄鹤楼上。
注释
- 梅福:梅福隐士,指隐居于此地的隐者。
- 严平:严平,另一位隐士。
- 神仙徒:指追求神仙之道的人。
- 西山人:指西山的隐士,象征一种理想的隐居生活。
- 轩皇:轩辕皇帝,古代传说中的黄帝。
-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古代哲学思想。
- 沧洲: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黄鹤楼:著名的楼阁,象征离别和怀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蘧庐,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常表现出对理想和政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居生活的理想追求。
诗歌鉴赏
《赠都下隐者》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展示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反思。诗中,范仲淹探讨了隐士与世俗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神仙不必栖息于偏远的山林,隐士也可以在京城的市井中寻得逍遥。这种思想的表达,体现了作者对自由和高洁生活的追求。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梅福和严平的生活描写,表现出隐士的简单与平和。后半部分则通过对长者车马和轩皇技艺的描绘,展现了世俗中仍有值得追求的高尚精神。最后的意象中,月光与江湖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在清幽中增添了一种哲思的气息。
整首诗的意境在清夜的月华中达到了高潮,隐士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生活。诗人最终以“黄鹤楼”作为象征,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理想归宿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福隐市门,严平居卜肆:介绍两个隐士的居住情况,暗示隐士生活的简单。
- 乃知神仙徒,非必烟霞地:强调神仙不一定要隐居于名山大川。
- 异哉西山人,逍遥京洛尘:指出西山隐士在繁华的京洛中依然寻得逍遥。
- 门多长者车,察脉如有神:表现世俗中仍有高人,能够洞察世事。
- 轩皇万馀载,此术了然在:提到古代帝王的智慧,传承至今。
- 精意洞五行,飞名落四海:隐士通晓五行之术,声名远扬。
- 结舍拟沧洲,东池接御沟:描绘隐士理想的居住环境。
- 兰芳披幽径,琴樽在小舟:自然与艺术的结合,表现隐士的闲适。
- 清夜泛月华,宛是江湖游:通过月光描绘出轻松的氛围。
- 他日上云去,兹为黄鹤楼:最后以黄鹤楼作为离别的象征,表达对未来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生活比作神仙生活,强调理想与现实的联系。
- 对仗:如“兰芳披幽径,琴樽在小舟”,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黄鹤楼象征着理想生活与自由。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强调隐士与世俗之间的辩证关系,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福、严平:象征隐士的简单生活。
- 烟霞:代表理想的隐居环境。
- 长者车:象征智慧和洞察力。
- 月华:象征宁静与理想的生活状态。
- 黄鹤楼:象征理想归宿和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赠都下隐者》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范仲淹
- D. 苏轼
-
诗中提到的“西山人”指的是?
- A. 隐士
- B. 皇帝
- C. 学者
- D. 商人
-
“清夜泛月华”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热闹的市集
- B. 宁静的夜晚
- C. 烟雾缭绕的山谷
- D. 繁华的宫殿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 《终南山》——王维
诗词对比:
- 范仲淹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描绘了隐逸生活,但范仲淹更注重与世俗的联系,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提供范仲淹的诗作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关于诗词的背景和风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