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五首其五·周人》

时间: 2025-01-08 00:16:39

斧钺为藩忍内侵,商人涂炭奈何深。

不烦鱼火明天意,自有诸侯八百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史五首其五·周人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斧钺为藩忍内侵,
商人涂炭奈何深。
不烦鱼火明天意,
自有诸侯八百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国家的统治者以武力来防卫,却忍受着内部的侵扰;商人们苦于生存的艰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不必依赖神明的启示,因为各地的诸侯们早已心怀各自的计划与打算。


注释:

字词注释:

  • 斧钺: 古代的兵器,象征国家的武力和统治。
  • : 边界,防卫。
  • 忍内侵: 忍受内部的侵扰。
  • 涂炭: 比喻生活艰难,处于困境。
  • 不烦: 不必,没必要。
  • 鱼火: 鱼和火,象征神明的启示。
  • 天意: 天的意志,命运。
  • 诸侯: 古代封建制度下的地方统治者。

典故解析:

  • 斧钺: 常用于比喻统治者的权力。
  • 八百心: 可能指的是当时诸侯众多,各自有不同的心思与计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著称,倡导政治改革,关注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大夫对于国事的关心和忧虑,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国家内部的矛盾与人民的苦难。开头以斧钺为藩,表达出统治者虽然有武力防卫,但内外矛盾依然存在,显示出政治的无奈。而接下来的“商人涂炭奈何深”则直接描绘了百姓的困苦,突显了社会的动荡。最后一句“不烦鱼火明天意,自有诸侯八百心”,可以看作对政治局势的深刻观察与反思,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期待。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警醒,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和对民生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斧钺为藩忍内侵:武器作为防卫的手段,却无法阻挡内部的侵扰,体现了政治的脆弱。
  2. 商人涂炭奈何深:商人处于困境,生活艰难,说明社会矛盾尖锐。
  3. 不烦鱼火明天意:不需要依赖神明的启示,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掌握。
  4. 自有诸侯八百心:各地诸侯各有心思,暗示政治的复杂与多变。

修辞手法:

  • 对仗: “斧钺”为武力,“涂炭”为民生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 隐喻: “鱼火”隐喻神明的启示,与人间的苦难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对人民苦难的关切,以及对未来的不安,表达了历史的反思与对政治责任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斧钺: 武力与压迫的象征。
  • 涂炭: 代表百姓的苦难与困扰。
  • 鱼火: 象征着神秘的力量与命运的启示。
  • 诸侯: 代表地方的分权与纷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斧钺”象征什么?
    A. 农业
    B. 武力与统治
    C. 商业

  2. “商人涂炭”中的“涂炭”指的是什么?
    A. 繁荣
    B. 困境
    C. 安宁

  3. 诗中提到的“诸侯”是指什么?
    A. 皇帝
    B. 地方统治者
    C. 农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表达国家动乱与百姓苦难的诗作。
  • 《登高》(杜甫):同样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沉痛思考。

诗词对比:

  • 《望岳》(杜甫):同样以历史为背景,表达人生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望。两者在风格上虽有所不同,但都深刻反映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参考资料:

  1. 《范仲淹诗文集》
  2. 《宋代文学概述》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