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隐纪咏·听莺亭》

时间: 2025-01-19 15:50:27

不向他园去,能来共竹林。

故乡知我念,特地奏秦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向他园去,能来共竹林。
故乡知我念,特地奏秦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愿去其他园林,而愿意和竹林为伴的心情。故乡知道我的思念,特意为我奏响了秦地的音律。

注释:

  • 不向:不去某个地方。
  • 他园:指其他的园林。
  • :一起,伴随。
  • 竹林:生长竹子的树林,这里可以代表诗人所钟爱的环境。
  • 故乡:指诗人的家乡。
  • 知我念:知道我对故乡的思念。
  • 奏秦音:演奏秦地的音乐,秦地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此处指代故乡的音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君亨,号松壑,宋代诗人,主要活动在南宋时期。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桂隐纪咏·听莺亭》创作于诗人居住的地方,可能是在他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思乡之后,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与故乡的情感联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短的篇幅中,浓缩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开头两句“不向他园去,能来共竹林”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选择,竹林的宁静与和谐给了他心灵上的慰藉。他宁愿留在这片竹林中,感受自然的气息,而不愿去那些喧闹的园林,体现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故乡知我念,特地奏秦音”则将个人情感与故乡的意象结合在一起,故乡似乎在回应他的思念,奏响了秦地的音韵,这不仅是对故乡的怀念,也是对文化根源的追溯。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向他园去:诗人选择不去其他的园林,表达了对竹林的喜爱。
  • 能来共竹林:愿意与竹林为伴,显示出竹林的吸引力及其给诗人带来的宁静感。
  • 故乡知我念:故乡似乎有意识地感知到诗人的思念。
  • 特地奏秦音:故乡以音乐的方式回应诗人的情感,秦音象征着故乡的文化。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前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故乡拟人化,赋予其感知诗人情感的能力,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宁静的竹林中,感受到故乡的声音,体现出一种深情的归属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林:象征宁静、和谐,反映诗人内心的渴望。
  • 故乡:代表着情感的归属和文化的根源。
  • 秦音:象征传统文化和故乡的音韵,唤起诗人的思念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他园”指的是什么?

    • A. 竹林
    • B. 其他的园林
    • C. 故乡
  2. 诗人更愿意与哪个自然意象为伴?

    • A. 花园
    • B. 竹林
    • C. 山川
  3. 诗中“秦音”所指的是什么?

    • A. 音乐
    • B. 诗歌
    • C. 故乡的声音

答案: 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也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示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张镃的《听莺亭》形成了对比与呼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