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神宗皇帝挽词五首 其二
听政涉中昃,观书达夜分。
周王忘自逸,汉祖不知勤。
棣萼因心友,云章落笔文。
它年紬石室,光大继皇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位时的勤勉与治国之道。诗人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神宗皇帝辛勤治国的赞美。前两句说他听政到天黑,读书到深夜,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关心。接着提到周王和汉祖的事例,表明有些君主沉迷享乐,而神宗却是个勤勉的君主。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希望未来能继续发扬光大皇帝的精神,铭记于世。
注释:
- 听政:指皇帝处理政务。
- 中昃:指天色已晚,接近黄昏。
- 周王:指周朝的王,常被视为沉迷享乐的代表。
- 汉祖:指汉高祖刘邦,以勤劳著称。
- 棣萼:指李白的诗作《夜泊牛津》中的意象,表示朋友间的情谊。
- 云章:指文采和名声。
- 绸石室:指石室山,象征隐居和学问之地。
- 继皇坟:指继承皇帝的遗志与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主张治国要以史为鉴。司马光在政治上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注重国家治理和社会安定。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神宗皇帝去世后,司马光以此诗表达对其治国理政的肯定与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神宗的尊重与哀悼之情。
诗歌鉴赏:
《神宗皇帝挽词五首 其二》是司马光在悼念神宗皇帝时所作的一首诗,诗中充满了对皇帝勤勉执政的赞美和对后世的期望。前两句“听政涉中昃,观书达夜分”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神宗在位期间的辛勤与努力,仿佛让人看到他在政务和学问上的投入。接下来的“周王忘自逸,汉祖不知勤”则借用历史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神宗的勤政与他人的懈怠。最后两句“它年紬石室,光大继皇坟”则蕴含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希望能继续发扬皇帝的精神,铭记其治国理想。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皇帝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听政涉中昃:描绘皇帝勤于政务,直到黄昏。
- 观书达夜分:形容皇帝读书到深夜,体现其对治国理政的重视。
- 周王忘自逸:以周王的懈怠为反面教材,警示后人。
- 汉祖不知勤:提到汉高祖刘邦的勤劳,强调勤政的重要性。
- 棣萼因心友:表达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暗示志同道合的关系。
- 云章落笔文:形容文学成就,突显皇帝的文化修养。
- 容年绸石室:象征隐士精神,表达对未来的期望。
- 光大继皇坟:希望后世能继承皇帝的遗志和精神。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周王和汉祖的对比,突显神宗的勤勉。
- 借代:用历史人物的事迹来反衬当下的主题。
- 象征:石室象征隐居和学问的追求。
-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神宗皇帝勤勉治国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继承其精神的期望,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听政:象征皇帝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关切。
- 书:代表知识与智慧,强调治国需要文化的积累。
- 周王与汉祖:历史人物的对比,象征不同的治国态度。
- 石室:象征隐士的理想与追求,表达对学问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周王”是指哪个朝代的君主?
- A. 周朝
- B. 汉朝
- C. 唐朝
-
“听政涉中昃”表达了皇帝如何处理政务?
- A. 辞职
- B. 认真负责
- C. 懈怠
-
诗中提到的“石室”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学问与隐居
- C. 战争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相比,司马光的诗更注重历史人物的对照与治国精神的传承,而王安石则更多地表达个人的理想与哲思。两者都是宋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资治通鉴》司马光著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