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过灞桥》
时间: 2025-01-19 10:59: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灞陵过客知多少。
王粲南登成古道。
我来恰是晚寒天,一片残阳连白草。
桥长水涸河身老。
倾泪却教流浩浩。
可怜回首即长安,转望东南增毷氉。
白话文翻译:
经过灞陵的旅人有多少呢?
王粲曾在南边登上古老的道路。
我在这个寒冷的傍晚来到这里,
一片残阳映照着白色的草地。
桥长而水干,河流显得苍老。
不禁流泪,却让泪水滔滔不绝。
可怜我回头望去便是长安,
转过头去东南方向却又增添了霜雪的萧瑟。
注释:
- 灞陵:古代地名,指灞河上的陵墓,常用于指代离别。
- 王粲:三国时期的文学家,以《登楼赋》闻名,曾经在南方游历。
- 晚寒天:指傍晚时分天气寒冷。
- 残阳:指落日的余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白草:表示草木枯黄,暗示凋零与悲凉。
- 倾泪:流泪,表现了诗人的伤感情绪。
- 长安:古都,象征繁华与过往的美好。
- 毷氉:意为霜雪,暗示寒冷与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章士钊(1903-1973),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政治家,早年留学日本,受西方文学影响深厚。其诗歌常融合古典与现代元素,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玉楼春 过灞桥》创作于诗人对往昔的回忆与感慨之时,体现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在历史的长河中,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故而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灞陵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便提到“过客”,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孤独感,仿佛在告诉我们,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是匆匆过客。王粲作为历史人物的提及,增添了诗的厚重感,使得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沉淀交织在一起。
在“晚寒天,一片残阳连白草”中,诗人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凋零与生命的脆弱,白草与残阳的意象交融,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哀伤。接下来的“桥长水涸河身老”,则通过水的枯竭与河流的苍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人生的短暂。诗人在此情此景中流下的“倾泪”,不仅是对过往的怀念,更是对现实时光荏苒的无奈。
最后两句描绘了回首长安的情景,长安作为繁华的象征,与转向东南的霜雪形成鲜明对比,隐喻着对逝去繁华的惋惜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和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灞陵过客知多少:提问句,表达对路过此地的人们的思考,设定了诗的基调。
- 王粲南登成古道:提及王粲,增加历史的厚重感,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联系。
- 我来恰是晚寒天:自我叙述,借季节描绘心境的寒冷与孤独。
- 一片残阳连白草:视觉意象,表现凋零的景象,象征生命的无常。
- 桥长水涸河身老:景象描写,通过水的枯竭和河的老去,传达时间的流逝。
- 倾泪却教流浩浩:情感流露,表现了伤感与无奈。
- 可怜回首即长安:对往昔的怀念,长安象征着繁华与幸福。
- 转望东南增毷氉:转身的动作,暗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对仗的句子,如“桥长水涸”和“河身老”。
- 比喻:将时间比作流水,表现无常与流逝。
- 象征:长安象征着繁华与历史,白草象征着衰败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灞陵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思索与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与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灞陵:历史与离别的象征。
- 残阳: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象征。
- 白草:凋零与孤独的象征。
- 河流:象征时间的流动与生命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灞陵是哪个地方的地名? A. 长安
B. 洛阳
C. 现代城市
D. 古地名 -
王粲的作品主要以什么闻名? A. 诗
B. 赋
C. 小说
D. 散文 -
“倾泪却教流浩浩”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愤怒
C. 伤感
D. 忧虑
答案:
- D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相思》与章士钊的《玉楼春 过灞桥》:前者多用自然意象抒发思念,后者则通过历史与个人情感交织,展现更深的哲理。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章士钊诗文选》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