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次宋子京韵》
时间: 2025-01-09 00:55: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次宋子京韵
渡头桃叶人争好。双桨归来明月棹。
一林金谷树犹浓,满县河阳花自闹。
啼莺语燕知多少。閒里藏声忙里笑。
宝钗楼上欲生烟,玉镜台前斜倚照。
白话文翻译
在渡头,桃树的叶子正好,许多人都来观赏。双桨划动着,明月下又归来了。
金谷园中树木依然茂盛,整个河阳县的花儿都在欢闹。
不知啼莺和语燕的歌声有多少?闲时掩藏的声音,忙时的笑声。
宝钗楼上仿佛要升起烟雾,而玉镜台前的光影斜斜照射。
注释
- 渡头:河岸边的渡口,通常是人们上下船的地方。
- 桃叶:桃树的叶子,春天时色彩鲜艳,象征着春意盎然。
- 双桨:指划船的桨,象征着轻松悠然的归程。
- 金谷:金谷园,传说中的美丽园林,常用来形容繁茂的树林。
- 河阳:地名,指的是河阳县,春天花开繁盛之地。
- 啼莺:叽喳叫的黄莺,象征春天的鸟鸣。
- 宝钗楼:楼名,诗中用来描绘环境的优雅。
- 玉镜台:一个可以照人的台子,象征美丽和光辉的映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湖帆,清代著名的诗人、画家,生于1849年,卒于1922年,曾任职于政府。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美景,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吴湖帆在金谷园游玩时,春天的美景令他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玉楼春 次宋子京韵》以清新的春景为主题,描绘了诗人所见的自然之美与人们的生活气息。开头以“渡头桃叶人争好”引入,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春日里纷纷前往渡口观赏桃花的场景,生机勃勃的画面让人心旷神怡。接着“双桨归来明月棹”,描绘了夜归的舟行,明月照耀下的宁静与祥和,增强了春夜的浪漫氛围。
“金谷树犹浓”一句,描绘了丰盛的树木,暗示着自然的繁茂与生机;“满县河阳花自闹”则展示了春天的喧闹与热闹,花开烂漫,仿佛在欢庆春天的到来。
后面的“啼莺语燕知多少”,生动展现了春日的鸟鸣,给人以愉悦的感受;“閒里藏声忙里笑”则揭示了生活中闲暇与忙碌交织的状态,体现了人们在春天中的愉悦心情。
最后两句“宝钗楼上欲生烟,玉镜台前斜倚照”,描绘了楼阁的优雅与美丽,仿佛诗人的思绪也随着春光而飘逸,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感叹。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人的愉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渡头桃叶人争好:在渡口,桃叶的美丽引得众多人争相观赏。
- 双桨归来明月棹:划着双桨,悠悠归来,明月照耀着船桨。
- 一林金谷树犹浓:金谷园中,树木依然茂盛,春意盎然。
- 满县河阳花自闹:整个河阳县的花儿竞相开放,热闹非凡。
- 啼莺语燕知多少:不知啼莺与燕子的歌声有多少,春意融融,生机勃勃。
- 閒里藏声忙里笑:在闲暇时隐藏声音,在忙碌时却露出笑声。
- 宝钗楼上欲生烟:宝钗楼上似乎要升起轻烟,渲染出一种幽雅的气氛。
- 玉镜台前斜倚照:在玉镜台前,斜斜的光影映照出美丽的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互映照,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如“花自闹”使花朵具有人性,增强了生动感。
- 对仗:全诗句式工整,韵律和谐,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渗透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展现了清代文人的雅致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叶: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月亮:象征浪漫与宁静。
- 金谷:象征繁荣与富饶。
- 莺燕:象征春天的生命力与活力。
- 宝钗楼、玉镜台:象征优雅的生活与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渡头”指的是什么地方?
- A. 山顶
- B. 河岸
- C. 市场
- D. 森林
-
“一林金谷树犹浓”中“金谷”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植物
- C. 美丽的园林
- D. 一个人名
-
“啼莺语燕知多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喜悦
- C. 愤怒
- D. 无奈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吴湖帆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比较,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吴湖帆更多的是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生活,而李白则是对孤独与自由的思考,展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吴湖帆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