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春草》
时间: 2025-01-19 15:34: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春草
作者: 周贻繁 〔清代〕
几处春泥衬落英。
才过寒食又清明。
调青细雨霏霏湿,
帖翠微风剪剪生。
邀翠幰,拂红缨。
短长亭外暮烟轻。
萋萋会得东风意,
不道王孙有别情。
白话文翻译:
几处春泥衬托着落花。
刚过寒食节又到了清明。
细细的春雨轻轻湿润着万物,
翠绿的微风轻柔地吹拂着生机。
邀请着翠绿的丝带,拂动着红色的缨带。
短暂与长久的亭子外,薄薄的烟雾轻轻弥漫。
茂盛的草木似乎感受到了东风的情意,
却不知王孙却有着不同的情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泥:春天的泥土,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寒食:指寒食节,春季的节日,纪念介子推。
- 调青:细致的青色,形容细雨。
- 帖翠:形容绿意盎然。
-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 王孙: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指代游子或有情之人。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介子推的故事,节日中人们禁火食冷食。
- 清明:既是节气,也有祭祖扫墓的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贻繁(约1610年-约1690年),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鹧鸪天 春草》创作于清代春季,时值寒食与清明交替之际,反映了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 春草》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隐含着对离别的感慨。开篇通过“春泥衬落英”将春天的气息与落花的美丽结合,展现出春天的短暂与生命的脆弱。接着,诗人描绘了春雨轻柔地滋润着万物,而微风则带来新的生命力,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生动的春日氛围。
在邀请“翠幰”和“红缨”的意象中,诗人似乎在呼唤春天的美好与生机,但随后又在短长亭外的描绘中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伤。最后一联,茂盛的草木感受到春风的情意,却暗示着王孙的别情,令人倍感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无常,表达了对离别的惋惜与对春天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处春泥衬落英:描绘春季泥土中点缀的花朵,象征春天的繁荣与美丽。
- 才过寒食又清明:时间的流逝,春天的节气交替。
- 调青细雨霏霏湿:细雨滋润大地,象征生命的生长。
- 帖翠微风剪剪生:微风轻拂,带来生机与活力。
- 邀翠幰,拂红缨:诗人对春天美好的向往。
- 短长亭外暮烟轻:描写傍晚的轻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愁绪。
- 萋萋会得东风意:草木感受到春风的情意,隐喻生命力的旺盛。
- 不道王孙有别情:暗示离别之情,表达对王孙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春泥与落英的对比,象征生死轮回。
- 拟人:草木感知东风,赋予生命情感。
- 对仗:短长亭与暮烟轻,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象表现出生命的脆弱与离别的惆怅,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离别的感叹,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泥: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希望。
- 细雨:代表温柔与滋润,象征春天的恩泽。
- 翠微风: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红缨:象征美丽与情感的交织。
- 王孙:代表游子或有情之人,富有感伤意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泥”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生机
- C. 花的凋零
-
诗中提到的“寒食”和“清明”分别指什么?
- A. 节日
- B. 节气
- C. 以上皆是
-
“萋萋会得东风意”中“东风”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冬天的风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凉意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临江仙》 - 苏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周贻繁的《鹧鸪天 春草》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杜甫更侧重于国破家亡的忧虑,而周贻繁则突出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周贻繁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