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浦莲近(黄钟商泊长桥过重午)》
时间: 2025-01-19 14:46: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榴花依旧照眼。愁褪红丝腕。梦绕烟江路,汀菰绿薰风晚。年少惊送远。吴蚕老恨绪萦抽茧。旅情懒。扁舟系处,青帘浊酒须换。一番重午,旋买香蒲浮盏。新月湖光荡素练。人散。红衣香在南岸。
白话文翻译:
石榴花依旧在眼前绽放,愁苦的思绪已褪去如同手腕上的红丝。梦中常常回绕着那烟雾缭绕的江边小路,晚风轻拂着绿意盎然的芦苇荡。年少时总是惊慌地送走远行的友人,到了如今,却因吴蚕的老去而心生怨恨,情绪如缠绕的丝线难以解脱。旅行的心情变得懒散,扁舟停靠的地方,青色的帘子下,浊酒也需更换。重午节时,我又要去买香蒲来漂浮在酒杯上。新月的湖光荡漾如同素色的绸缎,大家散去,只有南岸的红衣香气仍在。
注释:
- 榴花:指石榴花,象征着热情与美好。
- 愁褪红丝腕:愁苦的情绪如同手腕上的红丝带褪去。
- 梦绕烟江路:梦中常回忆那条笼罩在烟雾中的江边小路。
- 吴蚕:指吴地的蚕,象征着故乡的情感。
- 重午:指重阳节,古代重阳节有买香蒲的习俗。
- 青帘浊酒:形容舟中环境,青帘下的浊酒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文英,字子英,号云溪,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多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情感细腻,风格婉约。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重午节,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重午节是古代人们庆祝丰收的日子,作者通过节日的场景引发对过去的回忆。
诗歌鉴赏:
《隔浦莲近》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节日习俗,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眷恋。开篇以“榴花依旧照眼”引入,生动地展示了盛夏的景象,仿佛让人感受到那种热烈的生命力。接下来的“愁褪红丝腕”,则转入内心的独白,愁苦的情绪逐渐消散,反映出一种对往昔的追忆。
词中“梦绕烟江路”运用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手法,勾勒出对江边小路的深切怀念,表达了一种对青春的怀念与惋惜。随着词意的推进,作者通过“吴蚕老恨绪萦抽茧”展现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无奈,细腻入微的情感令人动容。
每个意象的呈现都极富诗意,如“扁舟系处,青帘浊酒须换”,描绘了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仿佛把读者带入那片宁静的水乡。而“新月湖光荡素练”则以优美的意象结束,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这首词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青春、友情的深刻反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榴花依旧照眼:描绘了盛开的石榴花,象征着生机与美好。
- 愁褪红丝腕:愁苦的情绪渐渐消失,反映出对过去的释然。
- 梦绕烟江路:梦中的江边小路,代表对故乡的思念。
- 汀菰绿薰风晚:描绘傍晚时分,绿色芦苇在风中轻摇的美丽景象。
- 年少惊送远:回忆起年轻时送别朋友的情景,带有些许遗憾。
- 吴蚕老恨绪萦抽茧:表达因岁月流逝而产生的无奈与怨恨。
- 旅情懒:对旅途的疲倦与懒散的情绪。
- 扁舟系处,青帘浊酒须换:在舟中,青帘下的浊酒似需更换,体现生活的简单与随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新月湖光荡素练”,将湖光比作素练,形象生动。
- 对仗:如“愁褪红丝腕”,展现了词的对称美。
- 拟人:如“烟江路,汀菰绿薰风晚”,给自然赋予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反映出对故乡、青春、友情的深切怀念与感伤,表现了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流逝岁月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榴花:象征着热情与生机。
- 烟江路:代表故乡与青春的回忆,富有情感深意。
- 青帘浊酒:象征着生活的悠闲与简单。
- 新月湖光:传达出一种宁静与美好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榴花依旧照眼”中的“榴花”指的是: A. 玫瑰花
B. 石榴花
C. 菊花
D. 梅花 -
“旅情懒”中“懒”字的意思是: A. 懒惰
B. 疲惫
C. 无所事事
D. 不愿意 -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快乐
B. 惆怅与怀念
C. 愤怒
D. 幸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吴文英的《隔浦莲近》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体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但吴文英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关注内心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