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怀卓民表陈国器步出北郊》

时间: 2025-01-06 05:26:10

灼灼桃吐华,濯濯柳垂缕。

芳菲挽人出,春力乃如许。

嗟余闭门客,佳节过不数。

不因可人呼,那得幽步举。

客如山阴胜,诗作斜川语。

谁言一尊酒,妙处合千古。

归来读残书,耿耿霜月苦。

空余流落心,三叹非吾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灼灼桃吐华,濯濯柳垂缕。芳菲挽人出,春力乃如许。嗟余闭门客,佳节过不数。不因可人呼,那得幽步举。客如山阴胜,诗作斜川语。谁言一尊酒,妙处合千古。归来读残书,耿耿霜月苦。空余流落心,三叹非吾士。

白话文翻译

鲜艳的桃花绽放着光彩,清新的柳枝垂下如丝。春日的芳香吸引人们外出,春天的力量竟如此强大。我这个闭门不出的人,错过了许多佳节。若不是有知己的召唤,怎能有机会漫步幽静之处。来客如同山阴的美景,诗句如同斜川的雅语。谁说一杯酒的妙处不能流传千古。归来后读着残缺的书籍,心中苦闷如霜月般明亮而孤独。空留着流离失所的心情,三次叹息,这并非我所追求的境界。

注释

  • 灼灼:形容光彩鲜明的样子。
  • 濯濯:形容清新、光亮的样子。
  • 芳菲:指花草的香气。
  • 春力:春天的力量。
  • 佳节:美好的节日。
  • 可人:指知己、好友。
  • 山阴胜:指山阴的美景,山阴在今浙江绍兴。
  • 斜川语:指文雅的言辞,斜川在今江西南昌。
  • 耿耿:形容心中不安、苦闷的样子。
  • 霜月:指寒冷的月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作品多涉及历史、文学,风格典雅,善于用典。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诗人因闭门不出而错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感叹知己的召唤才得以外出,享受春光。诗中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知己的感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的美景为背景,通过鲜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赞美和对知己的感激。诗中“灼灼桃吐华,濯濯柳垂缕”描绘了春日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芳菲挽人出,春力乃如许”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力量和魅力。诗人通过“嗟余闭门客,佳节过不数”表达了自己因闭门不出而错过美好时光的遗憾,而“不因可人呼,那得幽步举”则展现了知己的重要性和对知己的感激。最后,诗人以“归来读残书,耿耿霜月苦”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苦闷,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知己的感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灼灼桃吐华,濯濯柳垂缕:描绘春日桃花盛开、柳枝垂下的美景,通过“灼灼”和“濯濯”形容词的使用,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2. 芳菲挽人出,春力乃如许:春日的芳香吸引人们外出,春天的力量如此强大,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赞美。
  3. 嗟余闭门客,佳节过不数:诗人感叹自己因闭门不出而错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4. 不因可人呼,那得幽步举:若不是有知己的召唤,怎能有机会漫步幽静之处,表达了对知己的感激。
  5. 客如山阴胜,诗作斜川语:来客如同山阴的美景,诗句如同斜川的雅语,通过典故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文化内涵。
  6. 谁言一尊酒,妙处合千古:谁说一杯酒的妙处不能流传千古,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7. 归来读残书,耿耿霜月苦:归来后读着残缺的书籍,心中苦闷如霜月般明亮而孤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8. 空余流落心,三叹非吾士:空留着流离失所的心情,三次叹息,这并非我所追求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知己的感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客如山阴胜”,将客人比作山阴的美景。
  • 拟人:如“芳菲挽人出”,将春日的芳香拟人化,吸引人们外出。
  • 对仗:如“灼灼桃吐华,濯濯柳垂缕”,通过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春日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赞美和对知己的感激,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灼灼桃:形容桃花光彩鲜明,象征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 濯濯柳:形容柳枝清新光亮,象征春天的清新和活力。
  • 芳菲:指花草的香气,象征春天的芳香和魅力。
  • 霜月:指寒冷的月光,象征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灼灼桃吐华”形容的是什么? A. 柳枝 B. 桃花 C. 芳菲 D. 霜月

  2. 诗人因何事感叹自己错过了许多美好时光? A. 闭门不出 B. 没有知己 C. 读残书 D. 流落心

  3. 诗中“客如山阴胜”中的“山阴”指的是哪里? A. 浙江绍兴 B. 江西南昌 C. 江苏苏州 D. 湖北武汉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春夜宴桃李园序》:描绘春夜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与洪迈的这首诗有相似的主题和情感。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描绘春日的美景和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洪迈的这首诗在主题和情感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迈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洪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