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洞庭》

时间: 2025-01-01 10:29:09

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

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

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洞庭
可朋 〔唐代〕
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
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
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周围的美景延绵八百里,凝视远方令人疲劳。湖水映照着天空,广阔无垠,山势雄伟,高耸入云。商人来此停留时间不长,渔夫来来往往,经历了很多次。微风拂动之处,湖面又掀起波涛。

注释:

字词注释:

  • 周极:指周围的范围,八百里是形容洞庭湖的广阔。
  • 凝眸:用力注视,长时间看。
  • 水涵天影阔:水面宽广,能映照出天空的影子。
  • 贾客:商人,贾即商。
  • 渔翁:渔夫,特指以捕鱼为生的人。
  • 飒然:形容风声,轻快的样子。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显典故,但“洞庭”在中国文学中常作为自然景观的代表,象征着广阔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可朋是唐代诗人,其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赋洞庭》创作于唐代,正值经济繁荣,商贸活动频繁,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景色,反映了社会的繁荣与自然的美丽。

诗歌鉴赏:

《赋洞庭》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和宁静,诗中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和谐美。在“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两句中,诗人将水与天、山的关系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示出洞庭湖的广袤与雄伟。诗中提到的“贾客”和“渔翁”,不仅增添了人文气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活力与生机。商人的匆匆而过与渔夫的悠然自得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人们在自然景观中的不同态度。最后一句“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以动感收尾,让人感受到风起时湖面的波动,仿佛能听到自然的声音,令人心生向往。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洞庭湖的壮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周极八百里:描绘洞庭湖的辽阔,给人震撼之感。
  2. 凝眸望则劳:长时间注视自然景色会使人感到疲劳,表现出自然之美的吸引力。
  3. 水涵天影阔:水面宽广,映照着天际的景象,展现湖水的清澈与广阔。
  4. 山拔地形高:山势高耸,形成与湖面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自然的雄伟。
  5. 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描绘商人与渔夫的生活状态,反映出社会的繁忙与自然的宁静。
  6. 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描绘风起时湖面的波动,营造出动态的自然景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水、天、山等自然元素的结合,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 拟人:微风拂动,仿佛自然在与人交流。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洞庭湖自然景色的赞美,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揭示了生活的多样性和自然的永恒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与流动,代表着自然的灵动与变化。
  • 天影:象征着广阔与自由,反映了自然的无穷魅力。
  • :象征着稳定与厚重,体现了大自然的雄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贾客”指的是谁?

    • A. 渔夫
    • B. 商人
    • C. 学者
  2. “水涵天影阔”中的“涵”字意思是?

    • A. 包含
    • B. 流动
    • C. 映照
  3.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什么?

    • A. 湖面平静
    • B. 风起波涛
    • C. 渔翁捕鱼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洞庭诗》:李白以不同的视角描绘了洞庭湖的景色。
  • 《早发白帝城》:王之涣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 可朋的《赋洞庭》与李白的《临洞庭诗》都描绘了洞庭湖的景色,但可朋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个人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可朋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赋洞庭》这首诗的美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