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吟》

时间: 2025-01-04 06:09:38

去年春风花满墀,抱病孤负花前卮。

一年惆怅掉头过,今年又值花开时。

庭花对我有怜意,烂缦似发含春姿。

春来兮何处,春去兮何之?

去何速兮来何迟,飞花一夜飏春梦,杜鹃嗟尔啼空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吟
作者: 高篃 〔清代〕

去年春风花满墀,抱病孤负花前卮。
一年惆怅掉头过,今年又值花开时。
庭花对我有怜意,烂缦似发含春姿。
春来兮何处,春去兮何之?
去何速兮来何迟,飞花一夜飏春梦,
杜鹃嗟尔啼空枝。

白话文翻译:

去年春风吹拂,花开满院,我因生病而错过了花前的美景。
惆怅的心情在一年间回首而过,今年又正值花开之时。
庭院里的花儿似乎对我充满怜惜,像是轻柔的发丝,含着春天的姿态。
春天来时,究竟是从何处而来?春天去时,又是向何方而去?
春天的到来如此迅速,而它的离去却如此缓慢,
一夜之间飞舞的花瓣,仿佛飘散了我的春梦,
杜鹃在空枝上悲鸣,哀叹着春天的无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屋前的台阶或院子。
  • :古代的酒器,类似于杯子。
  • 烂缦:形容花朵娇艳、繁盛的样子。
  • 嗟尔:叹息你,表达对杜鹃的感叹。

典故解析:

  • 杜鹃:在中国文化中,杜鹃常被视为悲伤的象征,传说中杜鹃啼叫是为了哀悼自己未能归巢的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篃,清代诗人,生活于清代的文人环境中,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春日吟》创作于一个春天,诗人在经历病痛的孤独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借花表达心中的惆怅和对生命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春日吟》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抒情诗,诗人以花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诗的开头,诗人通过回忆去年的春天,抒发了因病错过花前美景的惆怅,展现了他对往事的怀念与惋惜。接着,诗人又对比了去年与今年的春天,虽说时光流逝,但花依旧盛开,带来了一丝温暖的慰藉。尤其是“庭花对我有怜意”,赋予了花以人性,使得自然与人心相互映衬,生动地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

在后半部分,诗人发出对春天的疑问,探索春天的来去,体现了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这种对比与反思,使得整首诗在春光明媚的表象下,潜藏着深刻的哲理思考。最后几句,飞花与杜鹃啼鸣相结合,形成了春天的短暂与离愁,诗人用自然的变化映射出内心的孤独与感伤,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年春风花满墀:回忆去年的春天,春风吹拂,花开满院,描绘出一幅美好的春景。
  2. 抱病孤负花前卮:因生病而错失花前的美好时光,表现了诗人的失落。
  3. 一年惆怅掉头过:一年过去,惆怅的情绪依然未散。
  4. 今年又值花开时:今年同样迎来花开,暗示着春天的循环。
  5. 庭花对我有怜意:描绘花儿似乎在怜惜自己,展现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
  6. 烂缦似发含春姿:花朵的盛开宛如春天的姿态,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7. 春来兮何处,春去兮何之:对春天来去的疑问,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沉思。
  8. 去何速兮来何迟:春天离去的匆忙与到来的缓慢,反映了人对时间的无奈。
  9. 飞花一夜飏春梦:花瓣飞舞如梦,意象丰富,表现春天的短暂与美好。
  10. 杜鹃嗟尔啼空枝:杜鹃在空枝上悲鸣,象征着对春天的哀叹。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花儿赋予情感,表现人与自然的互动。
  • 对仗:如“春来兮何处,春去兮何之”,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飞花比作春梦,表达春天的瞬息万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在春天的美景中感受到孤独与惆怅,表达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着新生命的开始。
  • :美好与短暂的象征,承载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杜鹃:悲伤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错过了去年春天的花前美景?

    • A. 出门旅行
    • B. 身体抱病
    • C. 忙于工作
    • D. 学习
  2. 诗中“春来兮何处,春去兮何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期待
    •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C. 对花的喜爱
    •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在《春望》中,杜甫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他更多的是在国家动荡背景下的忧虑,而高篃的《春日吟》则是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春天美好的珍惜。两首诗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