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田鼓诗》
时间: 2025-01-01 10:29: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耕田鼓诗
作者:可朋 〔唐代〕
农舍田头鼓,王孙筵上鼓。
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
上有烈日,下有焦土。
愿我天翁,降之以雨。
令桑麻熟,仓箱富。
不饥不寒,上下一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田间农夫和王孙贵族在鼓声中的不同境遇。农舍旁的鼓声和王孙宴席上的鼓声都在响起,然而击鼓所带来的却是喜悦与苦恼的交织。烈日高照,土地干裂,农人渴望天公降雨,让桑麻丰收,粮仓充实,愿大家都不再饥寒交迫,生活平等。
注释
- 农舍田头鼓:指的是农民在田间劳动时打的鼓,象征着农田的耕作和辛苦。
- 王孙筵上鼓:王孙指的是贵族的子弟,他们在宴会上也有击鼓的情景,反映出社会的不同阶层。
- 击鼓兮皆为鼓:击鼓的声音都是鼓声,表达出一种普遍的情感。
- 一何乐兮一何苦:这里反映出人们在同一个鼓声中所体验到的不同乐趣和苦恼。
- 烈日、焦土:象征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农民的生存造成威胁。
- 天翁:指天神或自然之神,寄托了人们对降雨的期盼。
- 桑麻:指桑树和麻、两种主要的农作物。
- 仓箱富:指粮仓富足,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可朋,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农民生活,关心民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不同层面。
创作背景
《耕田鼓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农业社会,农民的生存状况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诗中通过对比农民与贵族的生活,表达了对公平与丰饶的渴望。
诗歌鉴赏
《耕田鼓诗》是一首反映农民辛劳与自然困境的诗作。诗的开头用“农舍田头鼓”和“王孙筵上鼓”两句,生动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在同一鼓声下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通过“击鼓兮皆为鼓”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乐与苦交织在一起,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农民的苦楚。
诗中“上有烈日,下有焦土”更是将农民面临的自然灾害安置于画面之中,突显了干旱对农作物的威胁。接下来的“愿我天翁,降之以雨”则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期待与祈求,既是对丰收的渴望,也是对生活安定的呼唤。
最后两句“令桑麻熟,仓箱富。不饥不寒,上下一般。”不仅展示了农民对丰收的美好愿景,也隐含着对社会公正的渴求,表达了希望人人平等的理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农舍田头鼓:描绘农民耕作的环境,营造出一种生活的气息。
- 王孙筵上鼓:刻画了贵族的奢华生活,形成对比。
- 击鼓兮皆为鼓:强调无论是农民还是贵族,皆在鼓声中共鸣,反映人类共同的情感。
- 一何乐兮一何苦:揭示了生活的复杂性,乐与苦并存。
- 上有烈日,下有焦土:突出自然的严酷,增加诗的张力。
- 愿我天翁,降之以雨:表达了对自然的依赖与期待。
- 令桑麻熟,仓箱富:希望农作物丰收,生活富裕。
- 不饥不寒,上下一般:渴望社会的平等与安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农民和贵族的对比,强化了社会阶层的差异。
- 拟人:将天翁拟人化,使自然的变化带有人情味。
- 排比:反复使用“击鼓兮”强调不同情感的共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农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的生活,表达对公平、安定和丰收的渴望,深刻反映了唐代农村的生存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鼓:象征着生活的节奏与希望。
- 烈日、焦土:自然环境的严酷,反映了农民的困境。
- 天翁:象征着自然力量与人类的期盼。
- 桑麻:代表农作物,象征着丰收与富饶。
- 仓箱:象征着物质的丰盈与生活的安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孙”指的是什么? A. 农民
B. 贵族子弟
C. 商人
D. 官员 -
诗中“愿我天翁,降之以雨”表达了什么愿望? A. 希望有阳光
B. 希望有丰收
C. 希望有雨水
D. 希望有风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生活的快乐
B. 自然的美丽
C. 社会的不平等与农民的辛苦
D. 贵族的奢华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反映了战争对农民生活的影响,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 《田园乐》(王维):描绘田园风光与农民生活的诗作。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可朋的《耕田鼓诗》都反映了社会动荡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但杜甫更强调战争带来的苦难,而可朋则关注自然灾害对农民生存的威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文化与社会》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耕田鼓诗》的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