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后登歌风台示沛令
一剑收秦鹿,秋风万里心。
悲歌谁掩泣,壮士已成禽。
井邑新丰旧,龙蛇大泽深。
残碑埋野戍,雪后此登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壮士英勇的追忆。前两句提到“收秦鹿”的一剑,象征着历史上的英雄,描绘出秋风万里时的心情,悲伤而又壮烈。接着提到悲歌和壮士,暗示那些曾经英勇的战士如今已成了牺牲品。最后诗人描绘了新丰旧井的景象,和大泽深龙蛇的对比,最后以“雪后此登临”收尾,展现出在雪后登高的感慨。
注释:
字词注释:
- 秦鹿:指古代秦国的鹿,象征着历史和战斗。
- 壮士:指英勇的战士。
- 井邑:指村庄或城市。
- 龙蛇:象征着自然之力,或指水流的形态。
- 残碑:指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
- 雪后:指雪融化后的清新环境。
典故解析:
- “一剑收秦鹿”:典出古代英雄豪杰,象征着英勇的战斗精神。
- “悲歌谁掩泣”:指历史的悲哀和战士的牺牲,表达对英雄的追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大申,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英雄的敬仰。他的作品在情感上深刻而真挚,风格上也体现出清代诗歌的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动荡、英雄人物的牺牲,以及人们对过去历史的反思密切相关。诗人在雪后登高之际,感受到历史的无情与壮士的悲壮,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雪后登歌风台示沛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悲壮情怀的诗作。首句“一剑收秦鹿”不仅引人入胜,更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是对古代壮士的赞美与追忆。诗人通过“秋风万里心”,将外在的自然环境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表现出他对时局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思念。接下来的“悲歌谁掩泣”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那种悲壮的情感,似乎在质问,在这片充满战斗与牺牲的土地上,又有谁能为这些壮士的泪水遮掩。
“壮士已成禽”则是对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无常的深刻反思,英雄虽勇猛,但终究难逃命运的悲剧。而“井邑新丰旧,龙蛇大泽深”则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自然的永恒,给人一种时光荏苒的感受。残碑的存在暗示着历史的沉重,和那些被遗忘的英雄。而最后一句“雪后此登临”,则是一种在自然中抒发心情的方式,诗人站在雪后的高地,既是对美景的享受,也是对历史沉思的象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剑收秦鹿:以剑象征历史勇士,表达对过往英雄的敬仰。
- 秋风万里心:秋风引发诗人内心的深思,反映出孤独与思念。
- 悲歌谁掩泣:表述对英雄牺牲的哀悼,质问谁来为他们的泪水遮掩。
- 壮士已成禽:暗示壮士们的结局,历史的无情。
- 井邑新丰旧:对比新与旧,象征历史的变迁。
- 龙蛇大泽深:描绘自然景观,传达一种深邃与辽阔的感觉。
- 残碑埋野戍:历史遗迹的埋没,暗示英雄的遗忘。
- 雪后此登临:最终在雪后的环境中,带有一种清新与思考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一剑”比喻历史壮士。
- 对仗:如“井邑新丰旧,龙蛇大泽深”,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象征:雪后象征着新的开始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的悼念与历史变化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壮士精神的敬意和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象征着勇气与历史的英雄。
- 秋风:代表孤独与思念。
- 悲歌:表达对牺牲的哀悼。
- 龙蛇:象征自然的力量。
- 残碑:历史的遗留,象征着过去的牺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秦鹿”象征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历史英雄
- C. 战斗工具
- 答案: B
-
“悲歌谁掩泣”中的“谁”指代什么?
- A. 英雄
- B. 诗人
- C. 其他人
- 答案: C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美
- B. 英雄的追忆与历史的感慨
- C. 个人情感
-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顾大申与李白的作品均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但顾大申更侧重于对英雄的追忆,而李白则偏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