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平定州》

时间: 2024-12-29 18:18:52

忽尔危关豁,群然众岭低。

山连雁门外,地出井陉西。

乱石淹人迹,层冰怯马蹄。

相逢故乡客,灯下手重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忽尔危关豁,群然众岭低。
山连雁门外,地出井陉西。
乱石淹人迹,层冰怯马蹄。
相逢故乡客,灯下手重携。

白话文翻译:

忽然之间,险峻的关口豁然开朗,
群山环绕,显得低矮而平和。
山脉延绵在雁门之外,
大地从井陉的西边涌现出来。
乱石淹没了人们的足迹,
厚厚的冰层让马蹄也感到畏惧。
遇见了故乡的朋友,在灯下手携手共话。

注释:

  • 忽尔:忽然之间,表示时间的突然变化。
  • 危关:险峻的关口,指山口或关隘。
  • :开阔,明亮。
  • 群然:群山环绕的样子。
  • 雁门:指雁门关,位于今山西省,是著名的军事关口。
  • 井陉:指井陉山,位于河北省,是重要的地理位置。
  • :淹没,覆盖。
  • :畏惧。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雁门关”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口,历史上多次成为战争的焦点,象征着险境与阻碍。而“井陉”则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象征着通往故乡的路途。通过这些典故,诗人表达了在旅途中的感慨与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大申(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期,创作内容常带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作品风格多样,兼具抒情与叙事。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途经平定州之际,描绘了旅行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旅途的艰辛。

诗歌鉴赏:

《出平定州》是一首描绘旅途景色和思乡情感的古诗。诗人通过对险峻关口和低矮群岭的描写,展现出一种险中求安的感觉。开篇的“忽尔危关豁”让人感受到旅途中的突然变化,随即转向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自然观察能力。

“山连雁门外,地出井陉西”的描写,勾勒出壮阔的山川景色,既有地理的准确性,也饱含了诗人的情感,透露出对家乡的眷恋。“乱石淹人迹,层冰怯马蹄”则突显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冰雪覆盖的道路让行者倍感艰难,仿佛在暗示着生活的重重阻碍。

最后一联“相逢故乡客,灯下手重携”则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旅途中与故乡人的相遇,不仅是对过往的追忆,更是对亲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整首诗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之间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忽尔危关豁:旅行中,突然遇到险要的关口竟然豁然开朗,象征着希望与转机。
  2. 群然众岭低:周围的山脉显得低矮,形成了一种安全感。
  3. 山连雁门外:山脉延伸至雁门关,地点上的细节增强了诗的真实感。
  4. 地出井陉西:大地从井陉的西边涌现,暗示着诗人对方向感的把握。
  5. 乱石淹人迹:路途的艰险,石块覆盖了行人的足迹,象征着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
  6. 层冰怯马蹄:冰层让马匹也感到畏惧,表现了环境的严酷。
  7. 相逢故乡客:在旅途中遇见故乡的朋友,情感由外在转向内心。
  8. 灯下手重携:在灯下携手共话,传达出温暖与情谊。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连雁门外,地出井陉西”,上下句对仗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层冰怯马蹄”,“冰”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描写更为生动。
  • 比喻:将旅途的艰辛比作自然的阻碍,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险境与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中艰辛的反思,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仍然怀抱希望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危关:象征着人生中的重大关口与挑战。
  • 群岭:代表自然的壮丽与平和。
  • 乱石:象征旅途的艰难与不顺。
  • 层冰:象征环境的冷酷与阻碍。
  • 故乡客:体现了思乡的情感与人际间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雁门”是指哪个地方?

    • A. 一座山
    • B. 一条河
    • C. 一处关隘
    • D. 一个村庄
  2. “乱石淹人迹”中的“淹”是什么意思?

    • A. 沉没
    • B. 覆盖
    • C. 洗净
    • D. 腐烂
  3. 诗中表现的情感主要是?

    • A. 快乐
    • B. 思乡
    • C. 愤怒
    • D. 无奈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对比顾大申的《出平定州》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但顾大申更侧重于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而杜甫则更强调人际情感的深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