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除登岝崿山精舍》
时间: 2024-12-29 20:22: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寺经行无尽情,
倚阑长是眼增明。
溪因宿雨十分急,
山为凝寒一味清。
竹外飞花随晚秋,
树头幽鸟试春声。
重来又是明年事,
临出门犹款款行。
白话文翻译:
在萧瑟的寺庙中漫步,心中无尽的情感涌动,
倚靠在栏杆上,眼前的景色愈发明亮。
因为昨夜的雨,山溪流得格外急促,
而群山在寒冷中显得格外清澈。
竹林外的飞花在晚秋中随风飘舞,
树梢上的幽鸟试着唱出春天的声音。
又一次来到这里,已经是明年的事情了,
临出门时,我仍然缓缓行走,依依不舍。
注释:
- 萧寺:指寂静的寺庙,营造一种清幽的氛围。
- 倚阑:倚靠在栏杆上,表现出悠闲的姿态。
- 增明:眼前的景色愈发明亮,反映出诗人心情的愉悦。
- 宿雨:昨夜的雨。
- 十分急:形容溪水流得很急。
- 凝寒:形容山中的寒气凝聚,清新而冷冽。
- 飞花:随风飘落的花瓣,象征着季节的变迁。
- 幽鸟:静谧的鸟儿,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 重来:再次来到这个地方。
- 款款行:缓慢而优雅地走,体现出诗人对环境的依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生卒年不详),字子昂,号岷山,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风光,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岁除登岝崿山精舍》创作于岁末年初之际,诗人以登山游览的方式,寄托对新一年的期盼与感慨,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幽的山寺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岁末时节的心境。开篇“萧寺经行无尽情”,展现了诗人在安静的寺庙中徘徊,内心涌动的情感。接着“倚阑长是眼增明”,表现了他在此时此刻对外界景物的敏锐感知。由于昨夜的雨,溪水变得急促,山的清澈也愈加显现,诗人通过“溪因宿雨十分急,山为凝寒一味清”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清新而冷静的美。
接下来的“竹外飞花随晚秋,树头幽鸟试春声”,描绘了秋冬交替时节的自然景象,飞花与幽鸟的意象,象征着季节的轮回与生命的延续。最后两句“重来又是明年事,临出门犹款款行”,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不舍,预示着对未来的思考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淡雅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寺经行无尽情:在宁静的寺庙中漫步,心中涌起无尽的情感。
- 倚阑长是眼增明:倚靠在栏杆上,眼前的景色愈发明亮,心情愉悦。
- 溪因宿雨十分急:因为昨夜的雨,溪水流得格外急促,生动展现自然的变化。
- 山为凝寒一味清:寒冷的山显得格外清澈,营造出清新的意境。
- 竹外飞花随晚秋:秋季末尾,竹林外的花瓣随风飘舞,象征着季节的更替。
- 树头幽鸟试春声:树梢上的鸟儿试着鸣叫,暗示春天的到来。
- 重来又是明年事:再次来到这里,又是新的一年。
- 临出门犹款款行:离开时依然缓缓走,表现出对这片景色的依依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自然景象比喻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如“溪因宿雨”暗示着情感的变动。
- 拟人:树头幽鸟“试春声”,赋予了鸟儿以人类的行为,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在结构和意义上形成对称,如“飞花”与“幽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情感深邃而细腻,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寺庙: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空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
- 溪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传递出自然的力量。
- 飞花: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美好的瞬间。
- 幽鸟:象征希望与新生,暗示着春天的到来。
- 寒山:象征清冷的心境,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高翥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飞花”象征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自然的变化
- C) 生命的延续
- D) 以上皆是
-
“重来又是明年事”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留恋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当下的无奈
- D) 对时间的漠视
答案:
- B) 宋代
- D) 以上皆是
- B) 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 李白《庐山谣》:通过壮丽的山水描写,展现了豪放的诗人情怀。
这些作品与高翥的诗都有相似的主题,展现了自然与人生哲理的交融,适合进行深入的比较和解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高翥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