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翠袖佳人倚竹诗,昔人比兴乃陈辞。我今顾欲求真相,绿萼梅花并竹枝。
白话文翻译:
一位身着翠绿衣袖的佳人倚着竹子吟诗,古人用比兴手法表达情感已是陈旧的言辞。我现在却想要探求事物的真实面貌,绿萼梅花和竹枝并立。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袖:指绿色的衣袖,这里代指穿着绿色衣裳的女子。
- 佳人:美丽的女子。
- 倚竹:倚靠在竹子上,形容女子姿态优雅。
- 比兴:古代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手法,通过比喻和象征来表达情感。
- 陈辞:陈旧的言辞,指过时的表达方式。
- 绿萼:绿色的花萼,这里指绿萼梅花。
- 并竹枝:与竹枝并立,形容梅花与竹子相伴。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具体典故,但“昔人比兴乃陈辞”可能暗指古代文人常用比兴手法创作诗歌,而这种手法在当时可能已被视为传统或陈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韩淲并称“上饶二泉”,是南宋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观赏梅花与竹子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传统诗风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冬日的清晨,作者在庭院中看到梅花与竹子并立,心生感慨,遂作此诗。诗中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真实追求,以及对传统诗歌表达方式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翠袖佳人倚竹”的描绘,展现了优雅的女子形象,同时引出对传统诗歌表达方式的反思。诗中“昔人比兴乃陈辞”一句,表达了对传统诗风的批判,认为古人的比兴手法已显得陈旧。而“我今顾欲求真相”则表明作者追求的是对自然之美的真实感受,而非传统的象征和比喻。最后一句“绿萼梅花并竹枝”,以梅花与竹子的并立,象征着自然之美与真实感受的结合,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纯粹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传统诗风的反思和对自然之美的真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袖佳人倚竹诗”:描绘了一位身着翠绿衣袖的佳人倚着竹子吟诗的场景,展现了女子的优雅和诗意。
- “昔人比兴乃陈辞”:指出古人常用的比兴手法已成为陈旧的言辞,表达了对传统诗风的批判。
- “我今顾欲求真相”:表明作者追求的是对自然之美的真实感受,而非传统的象征和比喻。
- “绿萼梅花并竹枝”:以梅花与竹子的并立,象征着自然之美与真实感受的结合,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纯粹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翠袖佳人”比喻女子,“绿萼梅花”比喻梅花。
- 象征:“并竹枝”象征自然之美与真实感受的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传统诗风的反思和对自然之美的真实追求。通过对比传统诗风和自然之美的真实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纯粹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袖:象征女子的优雅和诗意。
- 绿萼梅花:象征自然之美。
- 并竹枝:象征自然之美与真实感受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翠袖佳人”指的是什么? A. 一位身着翠绿衣袖的女子 B. 一位身着翠绿衣袖的男子 C. 一位身着翠绿衣袖的老人 答案:A
-
诗中“昔人比兴乃陈辞”表达了对什么的批判? A. 自然之美 B. 传统诗风 C. 现代诗风 答案:B
-
诗中“绿萼梅花并竹枝”象征什么? A. 自然之美 B. 传统诗风 C. 自然之美与真实感受的结合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旧地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赵蕃的《书案上三种梅三首》与王安石的《梅花》都以梅花为题材,但赵蕃的诗更注重对自然之美的真实感受,而王安石的诗则更注重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