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居得幽胜,景物无升沉。
峰峦环郛郭,松竹排园林。
时时破寂寥,悠悠赖鸣禽。
於焉自有得,天籁皆余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幽静的居所中所感受到的美好自然景色和内心的宁静。选择居住在一个幽雅的地方,周围的景色没有起伏的变化。山峰环绕着城郭,松树和竹子组成了园林。偶尔打破寂静的是悠扬的鸟鸣。在这里,自然之声让人感到满足,仿佛是天籁之音,回响在耳际。
注释:
-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
- 幽胜:幽静而美好的地方。
- 升沉:起伏变化,形容景物的平静。
- 环郛郭:山峰环绕着城墙。
- 排园林:松竹排列成的园林。
- 破寂寥:打破寂静。
- 鸣禽:鸣叫的鸟类。
- 於焉:在这里。
-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指美妙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士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山居杂诗九十首》是曹勋在隐居生活中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宋代,士人往往推崇隐逸,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这一主题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展现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深切体验和热爱。开头两句“卜居得幽胜,景物无升沉”表达了选择隐居于幽静之地的喜悦,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美好。接下来的“峰峦环郛郭,松竹排园林”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描绘,生动展现了诗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山峰和园林的布局使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
第三、四句则转向了内心感受,“时时破寂寥,悠悠赖鸣禽”,在宁静的环境中,偶有鸟鸣打破寂静,带来了生命的气息,显示了自然的活力。最后一句“於焉自有得,天籁皆余音”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在自然中所获得的精神愉悦,仿佛大自然的声音是最美妙的音乐,令人心旷神怡。
整体来看,诗歌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通过描写自然与内心的关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宋代士人追求自然和内心宁静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卜居得幽胜”:选择隐居的地方是个美好的选择。
- “景物无升沉”:周围的景色平静,没有剧烈的变化。
- “峰峦环郛郭”:山峰环绕着居住的地方,形成保护。
- “松竹排园林”:松树和竹子在园林中整齐排列。
- “时时破寂寥”:偶尔有声音打破宁静。
- “悠悠赖鸣禽”:悠扬的鸟鸣让人感到生机。
- “於焉自有得”:在这里有自我满足的感受。
- “天籁皆余音”:自然的声音如同美妙的音乐,余音绕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的声音比作“天籁”,表达其美妙。
- 对仗:如“峰峦环郛郭”与“松竹排园林”,展现了工整的对称美。
- 意象:诗中通过山、松、竹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自然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在宁静的自然中获得内心平静与满足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峰:象征着稳重与庄严,代表着自然的伟大。
- 松竹:象征清雅与坚韧,表现出诗人的高洁志趣。
- 鸣禽:代表生命与活力,打破寂静,增添了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幽胜”指的是什么?
A. 热闹的城市
B. 幽静美好的地方
C. 贫瘠的土地
D. 汹涌的海洋 -
填空题:诗中“峰峦环郛郭,松竹排____”的下一句是?
-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情感是对热闹生活的向往。(对/错)
答案:
- B
- 园林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与美好,但更侧重于描写秋天的景色,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哲理思考。而曹勋的诗则更加强调了生机与宁静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