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圣朝文物古难过,何事寒门宠遇多。
父向石渠新拜职,子从金殿又登科。
须教枚马暂踪迹,堪笑巢由隐薜萝。
报国报君何所有,一心待欲枕长戈。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圣明的朝代,文物古迹真是难以超越,为什么寒门出身的人却能受到如此多的宠遇?父亲在石渠(指官位)的新任职上,儿子又在金殿(科举)中考中。必须让马儿暂时留下足迹,真让人忍俊不禁,巢由却隐蔽在薜萝(即野生植物)之中。为国为君究竟能得到什么?我只想枕着长戈(即兵器)而眠。
注释:
字词注释:
- 圣朝:指明圣之朝代,暗指宋代。
- 文物:古代的文化和物品,指传统文化。
- 寒门:指出身贫寒的家庭。
- 石渠:古代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考场,象征官职。
- 金殿:象征科举的金榜,考取进士的地方。
- 枚马:指马的足迹,这里暗指留下名声或记录。
- 巢由:指隐匿之处,巢由意指隐士。
- 薜萝:一种植物,常用于隐喻隐藏或被遮蔽的状态。
- 枕长戈:借指安宁中保持警惕,或有报国之志。
典故解析:
- 石渠与金殿:均为古代科举制度的象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读书人和官员的尊重。
- 巢由:隐喻隐士生活,表达对仕途的反思与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刁衎,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多以诗词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他的作品常透露出对时政的关注,对个人命运的思索。
创作背景:
《梦中诗》写于宋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之时,诗人通过描绘寒门子弟的奋斗与成就,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歌鉴赏:
《梦中诗》通过对寒门学子与官职的对比,揭示了士人追逐功名、为国报君的心路历程。诗的开头一句“圣朝文物古难过”,道出了对传统文物的敬仰与对历史的沉思,紧接着用“何事寒门宠遇多”提出疑问,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反思。接着描绘了父亲新任职,儿子金榜题名的场景,似乎在羡慕与讽刺之间摇摆。后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感,“须教枚马暂踪迹”让人感到诗人对留名青史的渴望,而“报国报君何所有”则展现了内心的迷茫与无奈,最终以“枕长戈”作为结束,既是自我安慰也反映出一种对未来的警惕与准备。全诗情感真挚,构思独特,展现了诗人对立身处世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朝文物古难过:赞美当代的文化传承,但同时感叹其难以超越古代。
- 何事寒门宠遇多:质疑为何贫寒出身的人能得到如此多的机会。
- 父向石渠新拜职:父亲在新任职上,象征着科举的成功。
- 子从金殿又登科:儿子也在同样的道路上取得成就,反映出科举的荣耀。
- 须教枚马暂踪迹:希望留下名声与足迹。
- 堪笑巢由隐薜萝:隐士生活的幽默与讽刺。
- 报国报君何所有:为国为君所获得的究竟是什么。
- 一心待欲枕长戈:内心渴望安宁但又警惕着未来的战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父向石渠新拜职,子从金殿又登科”,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如“枕长戈”,将兵器与安眠结合,暗示士人的责任与压力。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寒门学子的奋斗与成就,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反映了对功名与个人价值的追求,以及对于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朝:代表繁荣的朝代,象征着希望与机遇。
- 寒门:象征贫寒背景的奋斗者。
- 石渠、金殿:代表科举与官位,象征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 枚马:象征名声与成就。
- 长戈:象征战斗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门”指的是: a) 富贵人家 b) 贫寒出身的家庭 c) 士人之家
答案:b -
“父向石渠新拜职”中的“石渠”象征: a) 书院 b) 科举考试的场所 c) 皇宫
答案:b -
诗人对“报国报君”的感受是: a) 自豪 b) 无奈 c) 高兴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刁衎的《梦中诗》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两者都表现了对社会的思考,但王安石更多强调个人的理想与奋发向上的精神,而刁衎则反映了士人的无奈与迷茫。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