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行》
时间: 2025-01-19 12:23: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虎行》 作者: 周端臣 〔宋代〕
女修玄鸟开嬴始,
附庸于周自非子。
由襄寝强三十世,
末命昭庄逾崛起。
杀降溅血长平坑,
返戈尽篡天王城。
黩兵不楫恃疆大,
物忌太盛终当倾。
邯郸卖人识奇货,
发谋不惜千金破。
窈窕尊前歌舞人,
腹中已孕秦家祸。
怙势陵威奋馀烈,
怨气愁声九州裂。
虎暴狼贫天使然,
六国未减嬴先减。
天道何曾长助强,
岂知用柔能胜刚。
君不见后来项羽战无敌,
却使山河归汉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讲述了女修(即女娲)开创的嬴姓家族的兴起,表明其非周朝血脉的附庸。经过三十代的征战,周朝的末代国君昭庄王最终崛起。诗中提到长平之战的血腥屠杀,以及反戈夺取天王城的事件。诗人指出,倚仗强大军队而不懂得掌控,最终会导致物资丰盛也会倾覆。邯郸出售人肉的奇特谋略,甚至不惜千金去破坏敌人。酒席上歌舞之人,肚中却藏着秦家的祸患。权势者仗势凌人,导致了四方的怨气与愁苦。强暴如虎、贫弱如狼,都是天意如此。六国的衰亡在于嬴姓的先行衰落。天道从来不会长久帮助强者,柔弱却能击败强硬。你看,后来的项羽纵然战无不胜,却最终让山河归于汉王。
注释
- 女修:传说中的女娲,古代神话中的创世神。
- 嬴:指嬴姓,秦朝的祖先。
- 长平坑:指长平之战,楚汉相争,秦国屠杀降军的事件。
- 邯郸:古地名,指邯郸市,历史上著名的城市。
- 项羽:楚国的名将,后期与刘邦争夺天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端臣,宋代诗人,字子真,历任地方官,作品多以古体诗为主,风格清新、含蓄,常以历史为题材,引发深思。
创作背景
《白虎行》创作于宋代,正值民族和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历史故事反映了对当时政治的思考,表达对强权与弱者命运的深刻关注。
诗歌鉴赏
《白虎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古诗。通过描绘嬴姓的兴衰历程,周端臣不仅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无常,还反映了个人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中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尤其是提到长平之战的屠杀,令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悲哀。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探讨了天道的公正与人间的强弱对比。通过项羽的失败,诗人强调了“柔能胜刚”的道理,指出在历史的长河中,强者并不总是能够胜利,反而是智慧与策略更能赢得最终的胜利。这种深刻的哲思使得《白虎行》不仅仅是一首古诗,更是一篇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女修玄鸟开嬴始:讲述嬴姓的开端与传说中的女娲有关。
- 附庸于周自非子:强调嬴姓并非周朝的正统血脉,带有贬义。
- 由襄寝强三十世:经过三十代的积累与争霸。
- 末命昭庄逾崛起:昭庄王最终崛起,反映历史的无常。
- 杀降溅血长平坑:提到长平之战的惨烈屠杀。
- 返戈尽篡天王城:形容反攻夺取权力中心的悲剧。
- 黩兵不楫恃疆大:警示过于自信的结局。
- 物忌太盛终当倾:过于繁荣的事物最终会走向衰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虎暴狼贫”比喻当时的强弱对比。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形式上对仗工整。
- 反复:通过反复强调历史的轮回与教训,增强了诗的力度。
主题思想
诗歌在探讨历史的兴衰与人性的复杂时,强调了智慧与柔弱的力量,传达了对强权的反思与对历史轮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虎:象征权力和战争。
- 长平:象征战争的惨烈与历史的悲剧。
- 项羽:象征英雄的悲剧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虎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周端臣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长平坑”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 赤壁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官渡之战 -
诗中强调“柔能胜刚”的道理是通过哪个历史人物来体现的? A. 刘邦
B. 项羽
C. 曹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兵车行》:杜甫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 《白虎行》与《兵车行》:两者都涉及历史与战争的主题,但《白虎行》更注重哲理思考,而《兵车行》则更侧重于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直接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周端臣的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