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常州东山亭二首》
时间: 2025-01-17 09:14: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题常州东山亭二首
谢傅英声高可攀,
结茅积土想东山。
常忧胜概一朝尽,
岂信风流千古还。
尘尾蒲葵供永日,
酒樽棋局奉欢颜。
贤侯心迹遥相望,
不使兰陵风月闲。
白话文翻译:
谢傅的声名高远让人仰望,
我在这里筑草屋堆土,向往东山。
常常忧虑美好的情景会在一朝之间消逝,
怎能相信那些风流人物的名声能够流传千古呢?
尘土飞扬的蒲葵树下,享受着漫长的日子,
在酒樽和棋局中,欢笑脸庞相对相伴。
贤良的侯公心迹遥远相望,
不让兰陵的风月变得空闲无聊。
注释:
字词注释:
- 谢傅:指谢灵运,南朝诗人,以山水诗著称。
- 英声:杰出声名。
- 东山:指东山,象征隐逸生活的理想之地。
- 胜概:美好的景象。
- 尘尾:指尘世的喧嚣,或指生活琐事。
- 蒲葵:一种植物,象征长久的生活。
- 贤侯:指有德行的公侯。
典故解析:
- 东山:谢灵运隐居的地方,象征着隐逸的理想生活和追求自然的心境。
- 兰陵风月:兰陵为地名,代表着美好的风景和人情,常用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以其《资治通鉴》闻名。其诗歌风格多反映历史和现实,关注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司马光任职常州期间,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局的忧虑,表达了对美好景象的珍惜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寄题常州东山亭二首》通过对东山的向往,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思。诗中提到的“谢傅英声”不仅是对谢灵运的赞美,同时也表现出对那些历史上杰出人物的敬仰与追忆。东山在此不仅是地理上的位置,更是心灵的归宿,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全诗用词凝练,情感深邃,尤其是“常忧胜概一朝尽,岂信风流千古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认识,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此外,“尘尾蒲葵供永日”则通过日常生活的描写,传达了对平淡生活的珍惜。
在最后几句中,贤侯的心迹遥相望,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让兰陵的风月闲置,体现出对友谊和美好生活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有对历史名人的思考,也有对个人生活的感悟,展示了司马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谢傅英声高可攀:赞美谢灵运的声名高远,让人仰望。
- 结茅积土想东山:自己在此地搭建草屋,向往东山的隐逸生活。
- 常忧胜概一朝尽:时常担忧美好的景象会在一朝之间消失。
- 岂信风流千古还:难以相信那些风流人物的名声能流传千古。
- 尘尾蒲葵供永日:在尘世的喧嚣下,蒲葵树下享受漫长的日子。
- 酒樽棋局奉欢颜:在酒樽和棋局中,互相陪伴,欢声笑语。
- 贤侯心迹遥相望:贤良的侯公心迹相望,情谊相连。
- 不使兰陵风月闲:不让美好的风月变得空闲无聊。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如“尘尾蒲葵,酒樽棋局”。
- 比喻:东山象征着理想的隐逸生活。
- 排比:通过多重意象描绘日常生活,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体现了对友谊和自然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山:象征隐逸和理想生活。
- 酒樽和棋局:象征生活的乐趣和人际交往。
- 蒲葵:象征长久和安宁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谢傅”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谢灵运
- D. 陶渊明
-
“常忧胜概一朝尽”的意思是?
- A. 担心美好事物会消失
- B. 期待未来的美好
- C. 忧虑生活琐事
- D. 怀念过去的时光
-
诗中提到的“贤侯”指的是?
- A. 一位贤良的公侯
- B. 诗人的朋友
- C. 历史名人
- D. 诗人的父亲
答案: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司马光的隐逸思想与陶渊明的田园诗,二者均表现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强调归隐的实际选择,而司马光则在现实中反思对隐逸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资治通鉴》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