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南山诗 其四》

时间: 2025-01-17 09:24:56

赫赫明明,天命有严。

命我祖考,九土是监。

倭馯之东,蛮蜑之南。

享献有时,靡敢不詹。

閟兹馀文,复阁岩岩。

万世是承,四方是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赫赫明明,天命有严。
命我祖考,九土是监。
倭馯之东,蛮蜑之南。
享献有时,靡敢不詹。
閟兹馀文,复阁岩岩。
万世是承,四方是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具体表达了天命的庄严与不可违背,强调了祖先的教诲和对国家土地的监护。东边有倭贼,南边有蛮族,国家祭祀的时间不能不遵守。隐藏过去的文献,重新修建高耸的阁楼,目的是为了万世相承,让四方都能仰望。

注释:

  • 赫赫明明:形容光辉显赫,具有威严。
  • 天命有严:天命是严肃而不可轻视的。
  • 祖考:祖宗的教诲。
  • 九土:指中国的九个地方或区域。
  • 倭馯:指倭贼,古代对日本海盗的称呼。
  • 蛮蜑:指南方的蛮族。
  • 享献有时:祭祀和献祭有时间的规定。
  • 靡敢不詹:没有人敢不遵从。
  • 閟兹馀文:隐藏过去的文献。
  • 复阁岩岩:重建高耸的阁楼。
  • 万世是承:希望能世代相传。
  • 四方是瞻:四方的人都能仰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号冲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与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实事求是,重视历史的教训及其对现实的指导作用。他的诗歌作品继承了唐诗的精华,风格严谨,语言凝练。

创作背景:

《瞻彼南山诗》是司马光在政治生涯中对国家和家族责任的深刻思考与表达。在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侵扰和内部动荡,司马光的诗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及对祖宗教诲的尊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天命的敬畏和对祖先教诲的重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家族的责任感。开篇“赫赫明明,天命有严”两句,强调了天命的庄严,显示出诗人对命运和历史的敬畏。接着提及“倭馯之东,蛮蜑之南”,展现了国家面临的外患,表明了身为国人的责任和义务。诗中提到“享献有时,靡敢不詹”,则强调了祭祀的时机和重要性,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閟兹馀文,复阁岩岩”一句,表现了对历史文献的珍视与重建,意在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最后“万世是承,四方是瞻”更是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这一份责任感和文化能够在万世之间传承下去。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深邃,既有对历史的回望,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出司马光作为政治家与诗人的深刻思考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赫赫明明:开篇便引入一种光辉的形象,表明天命的显赫。
    • 天命有严:强调天命的不可轻视,暗示历史的教训。
    • 命我祖考:提到祖先的教导,显示出对家族和历史的尊重。
    • 九土是监:强调对国家的监护。
    • 倭馯之东,蛮蜑之南:点明外敌的威胁,表明国家面临的危机。
    • 享献有时,靡敢不詹:祭祀的庄重性与必要性。
    • 閟兹馀文,复阁岩岩: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体现出对历史的敬仰。
    • 万世是承,四方是瞻:希望文化和教义能够传承,成为后人瞻仰的对象。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与象征:通过“南山”等意象,象征着稳定与坚固的国家。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未来的责任感,强调了文化传承与家国情怀的结合。

意象分析:

  • 南山:象征坚固与长久,代表着国家的希望与依托。
  • 天命:代表着不可违抗的历史规律,暗示着对命运的尊重。
  • 祖考:代表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倭馯”指的是哪个国家的海盗?

    • A. 日本
    • B. 韩国
    • C. 越南
  2. 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什么方面?

    • A. 个人情感
    • B. 历史与责任
    • C. 自然风光
  3. “万世是承,四方是瞻”中的“万世”指的是什么?

    • A. 一代人
    • B. 无数代人
    • C. 未来的一年

答案:

  1. A. 日本
  2. B. 历史与责任
  3. B. 无数代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二者都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但杜甫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社会悲剧,而司马光则更加强调历史的教训与文化的传承。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资治通鉴》原文与解读
  • 相关历史文化背景书籍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