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赋揽秀园)》
时间: 2025-01-09 12:51: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祝英台近(赋揽秀园)
步玲珑,寻窈窕,瑶草四时碧。
小小蓬莱,花气透帘隙。
几回翠水荷初,苍崖梅小,
绮寮掩玉壶春色。
柳屏窄。
芳槛日日东风,几醉几吟笔。
曲折花房,莺燕似相识。
最怜灯影才收,歌尘初静,
画楼外一声秋笛。
白话文翻译:
在这玲珑的步道上,轻轻地寻觅着那窈窕的身影,瑶草四季常绿。
那小小的蓬莱仙境,花香透过窗帘的缝隙飘散而来。
几次在翠绿的水面上观赏荷花初绽,苍崖旁的梅花也刚刚开放,
华丽的楼阁遮掩着玉壶中的春色。
柳树的屏障很窄。
香槛上日日迎来东风,时常醉酒吟咏。
那曲折的花房中,莺鸟和燕子似乎是老朋友。
最令人怜惜的是灯影刚刚收起,歌声和尘埃在刚刚静止,
画楼外传来一声秋天的笛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玲珑:形容精巧、细致。
- 窈窕:形容女子体态柔美。
- 瑶草:指美丽的草木,象征着美好。
-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理想的美好境地。
- 帘隙:窗帘的缝隙。
- 苍崖:形容高耸的山崖。
- 绮寮:华丽的楼阁。
- 芳槛:盛香的阳台。
- 灯影:灯光的影子。
典故解析: “蓬莱”出自道教文化,常用来象征理想中的仙境;“瑶草”象征美好与珍贵,常见于古诗中用于描绘优美的自然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密,字文举,号仲弦,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主要作品有词和散文,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 《祝英台近》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情趣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诗意的园林景象。诗的开头以“步玲珑,寻窈窕”引入,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氛围,仿佛诗人正漫步在园中,寻觅着美丽的身影。接着提到的“瑶草四时碧”,不仅描绘了园中四季常绿的美景,更象征着永恒与美好的情感。
诗中对细节的刻画极为生动,如“花气透帘隙”,让人感受到花香扑鼻而来,仿佛身处其中,令人神往。而“几回翠水荷初,苍崖梅小”,则通过水与山的对比,展现出自然的多样性。最后一句“画楼外一声秋笛”更是将景与情结合,秋笛声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绪,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感与审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步玲珑,寻窈窕”——形象地描绘出轻盈的步伐,隐喻寻找美好。
- “瑶草四时碧”——四季常绿的瑶草,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小小蓬莱,花气透帘隙”——小巧的仙境,花香弥漫,营造出梦幻的气氛。
- “几回翠水荷初,苍崖梅小”——自然景色的描写,水与山的和谐共存。
- “柳屏窄”——柳树的屏障,象征着幽静与隐秘。
- “芳槛日日东风”——随着东风,香气弥漫,表现出诗人闲适的生活。
- “曲折花房,莺燕似相识”——用鸟儿的熟悉感表现出自然的亲切。
- “最怜灯影才收,歌尘初静”——灯影与歌声的结合,表达出宁静的氛围。
- “画楼外一声秋笛”——笛声传递出一丝淡淡的秋意与思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蓬莱”比作理想的美好境地。
- 拟人:将莺燕描写得似乎相互认识,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性。
- 对仗:如“芳槛日日东风,几醉几吟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玲珑:象征细腻与精致。
- 瑶草:代表美好与珍贵。
- 蓬莱:理想的境界与渴望。
- 灯影:象征生活的宁静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步玲珑”中的“玲珑”意指? a) 复杂
b) 精巧
c) 笨重
答案:b) 精巧 -
“瑶草四时碧”表达了什么意象? a) 生命的枯竭
b) 四季常绿
c) 夕阳西下
答案:b) 四季常绿 -
“画楼外一声秋笛”中的“秋笛”象征着? a) 喜悦
b) 思念与忧伤
c) 热情
答案:b) 思念与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周密的《祝英台近》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但周密更注重细腻的景色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表达情感的细腻与深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周密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