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题天寒修竹图》
时间: 2025-01-09 12:37:56意思解释
祝英台近 题天寒修竹图
作者: 关锳 〔清代〕
原文展示:
露抽篁,风解箨,满地碧云皱。
笋做吟鞋,不雨也凉透。
可堪石上琅玕,旧题诗处,
已点上绿苔如绣。
满岩岫。已见落尽轻花,应是立秋后。
那里柴门,门内有人否。
料伊一样伤心,罗衣憔悴,也似我暮寒时候。
白话文翻译:
露水滋润了竹子,微风拂动竹叶,满地的碧绿如同波纹荡漾。
竹笋做的鞋子,即使没有下雨,也透着一丝凉意。
那石头上曾经题写的诗句,
如今已经被绿苔装点得如同绣花一般。
满山的岩石,轻花已经落尽,想必是立秋之后。
那边的柴门,里面可有人呢?
我想她也一定伤心,衣衫憔悴,正如我在寒冷的暮秋时节。
注释:
字词注释:
- 篁:竹子。
- 箨:竹子的叶鞘。
- 琅玕:一种石头,古人常用来题诗。
- 绣:形容绿苔像刺绣一样美丽。
- 岫:山岩。
- 罗衣:轻薄的衣服。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旧题诗处”暗示了诗人与某人曾经在此地方留过诗句,反映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关锳,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常蕴含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寒冷的季节,诗人看到修竹在寒风中摇曳,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相似的伤感情绪。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 题天寒修竹图》展现了关锳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情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竹子的生机与凉意,展现了一幅清新的自然画面。通过“露抽篁”与“笋做吟鞋”,诗人在细节上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凉爽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竹林之中。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引入对往昔的回忆。提到“石上琅玕,旧题诗处”,不仅是对自然的描写,也是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追忆。这里的绿苔如绣,既是对时间流逝的隐喻,也是对那份情感的珍视。
“已见落尽轻花,应是立秋后”,这一句更是点明了时节的变化,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无常。在这样的季节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与伤感,似乎在问“那里柴门,门内有人否”,表达了对友人近况的关心与思念。
整首诗情景交融,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渗透出对人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孤寂与思念,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露抽篁,风解箨,满地碧云皱:描绘清晨的竹林,露水滋润了竹子,微风拂动竹叶,地面如同碧云般凹凸不平。
- 笋做吟鞋,不雨也凉透:以竹笋作鞋,即使没有下雨,依然感受到一丝凉意,象征着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
- 可堪石上琅玕,旧题诗处:提到曾经在石头上题写的诗句,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 已点上绿苔如绣:绿苔如同刺绣,显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 满岩岫。已见落尽轻花,应是立秋后:描绘秋天的景象,轻花已经凋落,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那里柴门,门内有人否:诗人关心门内的人,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
- 料伊一样伤心,罗衣憔悴,也似我暮寒时候:推测友人也在经历伤心,自己也感受到这种情绪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绿苔比作绣花,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竹子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如“满地碧云皱”与“不雨也凉透”,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思念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季节中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往昔友人的怀念,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露:象征清新与生命的开始。
- 竹:代表坚韧与高洁。
- 轻花:象征青春的短暂与无常。
- 柴门:隐喻亲情与友情的门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琅玕”指的是:
- A. 一种花
- B. 一种石头
- C. 一种树木
- D. 一种乐器
-
诗中哪一句表现了对友人近况的关心?
- A. “满地碧云皱”
- B. “那里柴门,门内有人否”
- C. “可堪石上琅玕”
- D. “已见落尽轻花”
-
本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 A. 排比
- B. 对仗
- C. 夸张
- D. 反问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本诗相比,都是表达思念之情,但李白的诗更加直接与浓烈,而关锳的诗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融入了更多的细腻情感与哲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