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中诸公有观猎之作因继之》
时间: 2025-01-06 10:52: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刀州城北剑山东,甲士屯云骑散风。
旌旆遍张林岭动,豺狼驱尽塞垣空。
衔芦远雁愁萦缴,绕树啼猿怯避弓。
为报府中诸从事,燕然未勒莫论功。
白话文翻译
在刀州城北的剑山之东,甲士们如云屯集,骑兵如风散开。
旌旗遍布,林岭为之震动,豺狼被驱赶得塞外空无一物。
远飞的大雁衔着芦苇,忧愁地绕着箭缴,树上的猿猴啼叫,害怕地躲避弓箭。
告诉府中的各位从事,燕然山还未刻石记功,不要谈论功劳。
注释
- 刀州: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一军事要地。
- 剑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一险峻的山脉。
- 甲士:武装的士兵。
- 屯云:形容士兵众多,如云聚集。
- 骑散风:形容骑兵行动迅速,如风散开。
- 旌旆:旗帜。
- 林岭动:形容旗帜众多,使得林木和山岭都显得动摇。
- 塞垣空:边塞空虚,指敌人被驱赶走。
- 衔芦远雁:指远飞的大雁,衔着芦苇,象征边塞的孤寂和远行。
- 愁萦缴:忧愁地绕着箭缴,形容大雁的忧愁。
- 绕树啼猿:树上的猿猴啼叫,象征边塞的荒凉。
- 怯避弓:害怕地躲避弓箭,形容猿猴的恐惧。
- 燕然未勒:指还未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典出《后汉书·窦宪传》。
- 莫论功:不要谈论功劳,指战事未完,不宜自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曾任宰相。武元衡的诗风清新,多写边塞风光和军事生活,本诗即体现了他的这一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武元衡在幕府中听到同僚们有观猎之作后,为了回应而创作的。诗中描绘了边塞的军事活动和边疆的景象,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战争的冷静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紧凑的语言,描绘了边塞的军事活动和边疆的荒凉景象。首联以“刀州城北剑山东”开篇,点明了地点,接着用“甲士屯云骑散风”形容士兵的众多和骑兵的迅捷,展现了边塞的紧张气氛。颔联“旌旆遍张林岭动,豺狼驱尽塞垣空”进一步以旗帜的飘扬和敌人的驱赶,强化了边塞的军事行动。颈联和尾联则通过“衔芦远雁”和“绕树啼猿”的意象,表达了边塞的孤寂和荒凉,以及对战争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燕然未勒莫论功”则是对同僚的劝诫,提醒他们战事未完,不宜自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刀州城北剑山东:点明地点,为全诗设定背景。
- 甲士屯云骑散风:形容士兵众多,骑兵迅捷,展现边塞的紧张气氛。
- 旌旆遍张林岭动:以旗帜的飘扬,形容边塞的军事行动。
- 豺狼驱尽塞垣空:形容敌人被驱赶走,边塞空虚。
- 衔芦远雁愁萦缴:通过远飞的大雁,表达边塞的孤寂和忧愁。
- 绕树啼猿怯避弓:以树上的猿猴,象征边塞的荒凉和恐惧。
- 为报府中诸从事:对同僚的称呼,引出结尾的劝诫。
- 燕然未勒莫论功:提醒同僚战事未完,不宜自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甲士屯云”、“骑散风”等,形象生动。
- 拟人:如“衔芦远雁愁萦缴”、“绕树啼猿怯避弓”,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旌旆遍张林岭动,豺狼驱尽塞垣空”,语言工整,节奏感强。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边塞的军事活动和边疆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战争的冷静思考。最后一句“燕然未勒莫论功”则是对同僚的劝诫,提醒他们战事未完,不宜自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刀州城北剑山东:地点意象,设定背景。
- 甲士屯云:士兵众多,如云聚集。
- 骑散风:骑兵迅捷,如风散开。
- 旌旆遍张:旗帜飘扬,军事行动。
- 豺狼驱尽:敌人被驱赶走。
- 衔芦远雁:边塞孤寂,远行忧愁。
- 绕树啼猿:边塞荒凉,恐惧啼叫。
- 燕然未勒:战事未完,不宜自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甲士屯云骑散风”形容的是什么? A. 士兵众多
B. 骑兵迅捷
C. 两者皆是
D. 两者皆非 -
“燕然未勒莫论功”中的“燕然”指的是什么? A. 山名
B. 地名
C. 人名
D. 动物名 -
诗中“衔芦远雁愁萦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D. 恐惧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绘边塞风光和军事生活。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表达对边塞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武元衡《幕中诸公有观猎之作因继之》: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军事活动,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边塞的感慨和对战争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武元衡的全部诗作。
- 《唐诗三百首》:精选了唐代诗人的代表作,包括武元衡的诗。
- 《唐代诗人传记》:详细介绍了武元衡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