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惆怅人间事,东山遂独游。露凝瑶草晚,鱼戏石潭秋。轩冕应相待,烟霞莫遽留。君看仲连意,功立始沧洲。
白话文翻译:
心中感到惆怅,因为人间的纷繁事务,我独自一人游历东山。夜晚的露水凝结在美丽的草地上,秋天的石潭中鱼儿欢快地嬉戏。高官显贵应当相互等待,不要急于留在烟霞之中。你看仲连的志向,功成名就后才开始在广阔的沧洲上安顿。
注释:
- 惆怅:心情忧郁,感到不快。
- 东山:指隐居或游历的地方,常用来象征避世或超脱。
- 瑶草:美丽的草,比喻美好的景物。
- 轩冕:古代官员的帽子和车子,代指高官显贵。
- 烟霞:指山水间的云雾,也比喻隐居或超脱的生活。
- 仲连:指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他的字是仲连。这里用仲连的典故来表达功成名就后再考虑隐居的意愿。
典故解析:
- 仲连意:孙膑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因被同僚庞涓陷害而遭受酷刑,后在齐国帮助齐王取得多次胜利。这里用仲连的典故来表达在功成名就之后再考虑隐居的意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政治生涯中感到压力和困惑时所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成名就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武元衡感到政治生涯的压力和困惑时所作,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成名就的期待。诗中的“东山遂独游”和“烟霞莫遽留”反映了他对超脱世俗的渴望,而“君看仲连意,功立始沧洲”则表达了他对功成名就后再考虑隐居的意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山独游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成名就的期待。诗中的“露凝瑶草晚,鱼戏石潭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轩冕应相待,烟霞莫遽留”则表达了对高官显贵的态度,认为不应过于留恋权位,而应有所作为后再考虑隐居。最后两句“君看仲连意,功立始沧洲”用孙膑的典故来表达在功成名就之后再考虑隐居的意愿,体现了诗人对个人成就的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惆怅人间事,东山遂独游。
- 诗人因为人间的纷繁事务感到惆怅,选择独自游历东山,寻求心灵的慰藉。
-
露凝瑶草晚,鱼戏石潭秋。
- 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夜晚的露水凝结在美丽的草地上,秋天的石潭中鱼儿欢快地嬉戏。
-
轩冕应相待,烟霞莫遽留。
- 表达了对高官显贵的态度,认为不应过于留恋权位,而应有所作为后再考虑隐居。
-
君看仲连意,功立始沧洲。
- 用孙膑的典故来表达在功成名就之后再考虑隐居的意愿,体现了诗人对个人成就的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露凝瑶草晚”中的“瑶草”比喻美丽的草地,增强了诗句的意境美。
- 对仗:“轩冕应相待,烟霞莫遽留”中的“轩冕”与“烟霞”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成名就的期待。诗人通过描绘东山独游的景象,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同时用孙膑的典故来表达在功成名就之后再考虑隐居的意愿,体现了诗人对个人成就的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山:象征避世或超脱。
- 瑶草:美丽的草,比喻美好的景物。
- 石潭:宁静的水域,象征宁静和安详。
- 烟霞:山水间的云雾,比喻隐居或超脱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东山”象征什么? A. 避世或超脱 B. 繁华都市 C. 战争前线 D. 农田
-
“露凝瑶草晚”中的“瑶草”比喻什么? A. 普通的草 B. 美丽的草地 C. 枯萎的草 D. 有毒的草
-
诗中的“仲连意”指的是什么? A. 隐居的意愿 B. 功成名就后再考虑隐居的意愿 C. 对权位的留恋 D. 对战争的厌恶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武元衡的《酬韩弇归崖见寄》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而武元衡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功成名就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武元衡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生平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