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起上人院》

时间: 2025-01-04 13:57:35

禅堂支许同,清论道源穷。

起灭秋云尽,虚无夕霭空。

池澄山倒影,林动叶翻风。

他日焚香待,还来礼惠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慈恩寺起上人院 武元衡 〔唐代〕 禅堂支许同,清论道源穷。 起灭秋云尽,虚无夕霭空。 池澄山倒影,林动叶翻风。 他日焚香待,还来礼惠聪。

白话文翻译:

在禅堂中与支许共同修行,深入探讨道的本源。 秋云的生灭已经消尽,虚无之中,晚霞也变得空灵。 池水清澈,山峦的倒影映入其中,林木摇曳,树叶随风翻飞。 将来某日,我将焚香等待,再次来此礼拜智慧与聪慧。

注释:

  • 禅堂:修禅的场所。
  • 支许:指支遁和许询,两位东晋时期的著名僧人。
  • 清论:高深的讨论。
  • 道源:道的本源。
  • 起灭:生灭变化。
  • 虚无:空灵无物。
  • 夕霭:傍晚的云气。
  • 池澄:池水清澈。
  • 山倒影:山峦的倒影。
  • 林动:树林摇动。
  • 叶翻风:树叶随风翻动。
  • 焚香:烧香,表示虔诚。
  • 礼惠聪:礼拜智慧与聪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唐代诗人,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曾任宰相。武元衡的诗风清新,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武元衡在访问慈恩寺时所作,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智慧的追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禅堂、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联“禅堂支许同,清论道源穷”表达了与古代高僧共同探讨道之本源的愿望。颔联“起灭秋云尽,虚无夕霭空”以秋云的生灭和晚霞的空灵,象征了禅修者对世间万物的超然态度。颈联“池澄山倒影,林动叶翻风”则通过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传达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尾联“他日焚香待,还来礼惠聪”表达了诗人对智慧的向往和对禅修生活的承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表达了与古代高僧共同探讨道之本源的愿望。
  • 颔联:以秋云的生灭和晚霞的空灵,象征了禅修者对世间万物的超然态度。
  • 颈联:通过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传达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智慧的向往和对禅修生活的承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起灭秋云尽”中的“秋云”比喻世间万物的生灭变化。
  • 对仗:如“池澄山倒影,林动叶翻风”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智慧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禅堂:修禅的场所,象征宁静与超脱。
  • 秋云:象征世间万物的生灭变化。
  • 夕霭:傍晚的云气,象征空灵无物。
  • 池澄:池水清澈,象征内心的宁静。
  • 山倒影:山峦的倒影,象征和谐与平衡。
  • 林动:树林摇动,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和谐。
  • 叶翻风:树叶随风翻动,象征自然的律动与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禅堂支许同”中的“支许”指的是谁? A. 支遁和许询 B. 支谦和许靖 C. 支亮和许劭 D. 支谦和许劭

  2. 诗中“起灭秋云尽”中的“秋云”象征什么? A. 世间万物的生灭变化 B. 秋天的云彩 C. 禅修者的内心 D. 自然的美丽

  3. 诗中“池澄山倒影”中的“池澄”象征什么? A. 内心的宁静 B. 池水的清澈 C. 山峦的倒影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禅修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武元衡的《慈恩寺起上人院》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禅修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武元衡的诗则更加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武元衡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
  • 《禅宗与中国文化》:探讨了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