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从锺山起,却入锺山去。
借问山中人,云今在何处。
白话文翻译:
云彩从锺山上升起,却又重新回到锺山。
我问山中的人,云彩现在在哪里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指云彩,天空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气体。
- 锺山:指地名,具体可指某个山名,此处隐喻自然环境。
- 借问:表示请求询问,带有一种恭敬的语气。
- 山中人:指在山中生活或游玩的人,象征与自然相接触的人。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隐含了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反映出诗人对云雾变化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愚,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政治改革,并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其以诗词和散文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诗中通过云的升降,表达了对自然循环的感悟。
诗歌鉴赏:
《即事二首》中的这首诗,展现了王安石对自然景象的独特视角。诗的开头“云从锺山起”,描绘了云彩从山中升起的场景,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接着“却入锺山去”,云彩又返回山中,形成了一种循环的自然现象。此种变化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无常,也暗示了生命的起伏与循环。通过“借问山中人”,王安石巧妙地引入了人与自然的对话,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讨。整首诗虽然短小,却蕴含了深厚的哲理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令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从锺山起:云彩从锺山上升起,描绘出初升之时的美好画面。
- 却入锺山去:云彩又再次回到山中,展现了自然的循环。
- 借问山中人:诗人以问句的方式引入,增添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 云今在何处:通过问句,表达对云彩去向的疑惑,隐喻人生的无常与不确定。
修辞手法:
- 比喻:云彩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束,锺山则象征着稳定与固守。
- 拟人:通过“借问山中人”,赋予了自然以人性,增强了诗的亲切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了和谐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通过云的升降,隐喻生命的起伏,展现了对存在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变化与自由,代表着生命中的不确定性。
- 锺山:象征着稳定、永恒,反映出自然的恒常与人类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从锺山起”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云彩升起
- B. 云彩消失
- C. 山被云遮住
- D. 云彩下雨
-
“借问山中人”这句中的“人”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
- B. 山中动物
- C. 在山中生活的人
- D. 游客
答案: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与探索。但王安石更注重自然的变化,而李白则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词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