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恩岩
作者:李埴 (宋代)
疲筇扪石上,大野俯栏窥。
洞穴通诸顶,泉流接两地。
白话文翻译
在疲惫的旅途中,我扶着石头坐下,俯瞰广袤的野外。洞穴通向高处的山顶,泉水流淌连接着两地。
注释
- 疲筇:疲惫的竹杖,筇为竹制的拐杖,常用于登山者。
- 扪石:用手触摸石头,表示依靠或支撑。
- 大野:广阔的田野或自然景观。
- 俯栏窥:俯视栏杆向外窥看,形象地描绘出观察的动作。
- 洞穴通诸顶:意指洞穴直通山顶,展现出地形的奇特。
- 泉流接两地:泉水流动连接着两个地方,暗示自然界的和谐与联系。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其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可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呼应。诗中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埴,字子遐,号白云,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见长。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创作于游历山水之际,李埴在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人类渺小的对比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四恩岩》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诗的开篇“疲筇扪石上”,即刻引入了诗人的身心状态,表现了他在游历中的疲惫与对自然的依赖。接着“俯栏窥”展现出诗人的视角,透过栏杆俯视广袤的田野,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
“洞穴通诸顶,泉流接两地”则通过描绘洞穴与泉水的奇特联系,反映了自然的宏伟构造以及其内在的和谐。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隐含着诗人对生命与大自然深刻的思考。整体上,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出一种恬淡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疲筇扪石上:诗人身心疲惫,坐在石头上,表现出一种依靠自然的状态。
- 大野俯栏窥:从高处俯视广袤的田野,暗示着对自然的观察与欣赏。
- 洞穴通诸顶:洞穴的深邃与高峰的连接,象征着探索与追求。
- 泉流接两地:泉水的流动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连接,体现自然的流动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泉流”象征生命的流动。
- 对仗:诗句中体现出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
主题思想:整体上,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与心灵的平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 石:象征稳固与支持,表现出自然界的力量。
- 泉流:代表生命与希望,流动的泉水体现生生不息。
- 大野:表达广阔的天地,给人以自由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埴的《四恩岩》主要描写了什么?
- A. 对人情的感慨
- B. 对自然的描绘
- C. 对历史的回顾
-
“疲筇扪石上”中,“筇”指代什么?
- A. 竹竿
- B. 短杖
- C. 石头
-
诗中提到的“泉流接两地”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生命的连接
- B. 时间的流逝
- C. 友情的深厚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李白的《庐山谣》与此诗在表现自然的雄伟和诗人内心的感受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激情与豪放,而李埴的《四恩岩》则显得更加恬淡与深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收录多位古代诗人的作品及分析。
- 《宋代诗人研究》:详细探讨宋代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