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西林寺》

时间: 2025-01-04 06:21:42

木落天晴山翠开,爱山骑马入山来。

心知不及柴桑令,一宿西林便却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西林寺
白居易 〔唐代〕
木落天晴山翠开,
爱山骑马入山来。
心知不及柴桑令,
一宿西林便却回。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天空下,树叶纷纷落下,青翠的山岭展现出迷人的景色。我骑马爱山而来,心中明白不如柴桑的那种悠闲。虽然在西林寺住了一宿,却又匆匆返回。

注释:

  • 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形容秋天的景象。
  • 天晴:天气晴朗。
  • 山翠:山的青翠,指山的颜色。
  • 心知:心里明白。
  • 柴桑令:柴桑是指柴桑地区,令指那里的风景和生活方式。
  • 一宿:住一夜。

典故解析:

  • 柴桑:柴桑是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故乡,象征着悠闲的生活和美好的自然环境。
  • 西林寺:诗中提到的寺庙,可能是白居易在游历中的一处寄宿之地,象征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曲,尤其以古诗和乐府诗闻名。

创作背景:

《宿西林寺》作于白居易游历途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表达了他对柴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短暂旅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宿西林寺》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诗,白居易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晴朗的秋天,落叶纷飞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诗的前两句“木落天晴山翠开”开篇即以生动的画面吸引读者,树木的落叶与晴朗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骑马前往山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山水的向往。

在后两句中,白居易提到“心知不及柴桑令”,此句既是一种自我反省,也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柴桑的生活象征着诗人的理想状态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而在西林寺的短暂停留则凸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最后“便却回”则暗示着诗人对于这段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依依不舍。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短暂相聚的惆怅,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木落天晴山翠开:秋天树木的叶子开始落下,天气晴朗,山色愈加清晰可见,展现了生动的秋日景象。
  2. 爱山骑马入山来:表达了诗人对山的喜爱,骑马进入山中,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3. 心知不及柴桑令:心中明白,柴桑的生活比这里的要悠闲美好,暗含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 一宿西林便却回:虽然在西林寺住了一夜,但心中仍然向往着柴桑的生活,留下了对短暂时光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木落天晴”和“山翠开”,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比喻:将柴桑的生活比作理想中的状态,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短暂人生的惆怅,表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意象分析:

  • 木落: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代表着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
  • 天晴:象征着明朗和希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 山翠: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
  • 柴桑: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代表着诗人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木落”的意思是什么?

    • A. 树木开花
    • B. 树木的叶子落下
    • C. 树木长高
    • D. 树木结果
  2. 白居易在诗中向往哪种生活?

    • A. 城市生活
    • B. 柴桑的悠闲生活
    • C. 宫廷生活
    • D. 商人生活
  3. 诗中提到的“西林寺”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逃避
    • C. 旅行
    • D. 风景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与裴迪书》王维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白居易的作品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体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于意境的深远和情感的细腻。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表现了诗人孤独的情感,与白居易的向往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词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活与思想研究》